过昌黎故里

曾贬潮阳路八千,潮阳山水仗公传。

谁知一片蓝关雪,又伴孤踪辽海边。

佛骨偏能留世道,鳄鱼今已遍桑田。

当时空自三书重,此际应知识大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的《过昌黎故里》。诗中描绘了诗人路过韩愈(昌黎先生)故乡时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曾贬潮阳路八千”,诗人以自身经历类比韩愈被贬潮州的遭遇,表达了对韩愈命运的同情和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思。接着“潮阳山水仗公传”一句,赞美韩愈虽遭贬谪,但其文采和德行仍通过潮阳山水流传后世,彰显了韩愈在文学和道德上的影响力。

“谁知一片蓝关雪,又伴孤踪辽海边”两句,运用想象和象征手法,将韩愈的遭遇与自己的经历相联系,表达了对韩愈被贬后孤独处境的理解与共鸣,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孤独与坚持。

“佛骨偏能留世道,鳄鱼今已遍桑田”两句,进一步探讨了韩愈在潮州的政绩与影响。佛骨留世道,寓意韩愈推行佛教文化,促进了当地社会风气的转变;鳄鱼遍桑田,则象征韩愈治理潮州有方,使当地百姓生活得到改善。这两句既是对韩愈政绩的肯定,也是对诗人内心追求的一种寄托。

“当时空自三书重,此际应知识大癫”最后两句,通过对比韩愈当年的努力与当前的境况,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其中,“三书重”可能暗指韩愈多次上书请求回京,而“此际应知识大癫”则可能是对韩愈命运多舛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韩愈精神品质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韩愈生平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踏冰过雪斋

寻风寻雪欲寻谁,北里先生睡起迟。

千片冻云沉地骨,一方清鉴照僧眉。

草鞋易滑肌羸后,拄杖忽停诗到时。

便使不禁死亦得,枯骸千古浸冰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读雪斋新诗

到门白尽两边篱,独拥半裘一见疑。

半个孤僧连雪倒,数篇新句忍寒披。

鬼当哭处予偏妒,血到漓时佛更悲。

三日下来应冻死,早成一首哭冰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久坐雪斋

蚤过疏雪挂双眉,坐到斜阳两不知。

撒尽风颠宁作我,留将气骨自教儿。

一匙每节僧方饿,半晌无言句又奇。

从此板扉无剥啄,便知托钵到来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从雪斋归

出门一步即相思,依旧崎岖冷独支。

只雁负霜沙上至,野僧将月杖头随。

总来雪窖堪长往,那见龙津更不离。

归到柴扃閒未掩,啾嘈寒雀共论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