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广利大师东归

紫殿久沾恩,东归过海门。

浮荣知是梦,轻别肯销魂。

明发先晨鸟,寒栖入暝猿。

蕺山如重到,应老旧云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长久以来享受着皇宫的恩宠,向东而归穿越那海上的大门。
深知这些浮华荣耀如同梦境一般,轻易的离别又怎能不令人黯然神伤。
清晨就出发赶在早飞的鸟儿之前,夜晚则栖息在寒林与猿猴为伴。
如果再次回到那蕺山,应该还会见到那些古老的云雾缭绕的山峰吧。

注释

紫殿:皇宫,指代皇帝的居所,常以紫色象征尊贵。
东归:向东返回,通常指离开京城返回东方的家乡。
海门:指沿海的门户,这里可能特指某个具体的地名或泛指海域的入口。
浮荣:表面上的荣耀,非实质性的荣誉。
梦:比喻不真实、短暂的东西。
轻别:轻易的离别,没有隆重的告别。
销魂:极度悲伤,形容因离别而极度忧伤。
明发:黎明时出发,指天刚亮就启程。
晨鸟:早晨的鸟儿,比喻早起的人。
寒栖:在寒冷中栖息,形容旅途中的艰辛住宿。
暝猿:黄昏时的猿猴,猿猴傍晚哀鸣,常用来渲染凄凉的气氛。
蕺山:一个地名,具体位置根据上下文而定,可能是诗人的故乡或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重到:再次到达,重返。
旧云根:古老的云雾缭绕的山脚,‘云根’常用来形容山中云雾升起之处,富有诗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融的作品,名为《送广利大师东归》。从这短短的八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佛法修行的尊崇。

“紫殿久沾恩”,开篇便设定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通过“紫殿”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神圣不可侵犯的敬畏之情。这里所谓的“恩”,不仅仅是指人间的恩惠,更蕴含着对佛法深刻理解和修行的虔诚。

“东归过海门”则描绘出广利大师返回东土、重返故里的场景。海作为古代中国文化中的一道自然边界,这里象征着远离尘世的精神旅程,同时也映射出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

“浮荣知是梦,轻别肯销魂”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面对分别时那种无牵无挂的心境。这里的“浮荣”指的是短暂而虚幻的荣耀和地位,而“轻别”则体现出一种超脱物外、达观自然的生活智慧。

接下来的两句“明发先晨鸟,寒栖入暝猿”,以清晨的鸟鸣和夜晚的猿啼为喻,描绘了一种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轮回,这里诗人可能是在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离别后自己内心的寂寞与期待。

最后,“蕺山如重到,应老旧云根”,则是诗人在表达对广利大师修行之地——蕺山的向往和赞美。这里“重到”可能指的是深入山中,而“应老”则暗示了对那片古老土地的依恋以及对友人的怀念。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与祝愿,以及对佛法修行的尊崇和向往。通过精致的意象和情感的铺陈,诗人成功地将内心的情愫转化为文字,使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超越尘世、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送友赴阙

故人归去指翔鸾,乐带离声可有欢。

驿路两行秋吹急,渭波千叠夕阳寒。

空郊已叹周禾熟,旧苑应寻汉火残。

遥羡从公无一事,探花先醉曲江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弟东归

偶持麟笔侍金闺,梦想三年在故溪。

祖竹定欺檐雪折,稚杉应拂栋云齐。

谩劳筋力趋丹凤,可有文词咏碧鸡。

此别更无闲事嘱,北山高处谢猿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送知古上人

昔年离别浙河东,多难相逢旧楚宫。

振锡才寻三径草,登船忽挂一帆风。

几程村饭添盂白,何处山花照衲红?

不似投荒憔悴客,沧浪无际问渔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策上人

昨来非有意,今去亦无心。

阙下抛新院,江南指旧林。

瓶添新涧绿,笠卸晚峰阴。

八字如相许,终辞尺组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