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归山

出山成北首,重去结茅庐。

移石修废井,埽龛盛旧书。

开田留杏树,分洞与僧居。

长在幽峰里,樵人见亦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离开山岭来到北边,再次建造竹舍为家。
搬动石头修复废弃的水井,打扫干净小屋放置旧书。
开辟田地保留杏树,把洞穴分给僧人居住。
我长久居住在幽深的山峰,砍柴的人也很少见到我。

注释

出山:离开山中。
北首:北方的入口。
结茅庐:建造简陋的竹屋。
移石:移动石头。
修废井:修理废弃的水井。
埽龛:打扫并整理小屋。
盛旧书:存放旧书籍。
开田:开垦田地。
留杏树:保留杏树。
分洞:分配洞穴。
僧居:僧人的住所。
幽峰:幽深的山峰。
樵人:砍柴的人。
见亦疏:很少见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返回山中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和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隐逸者与世隔绝、自在悠然的心境。

“出山成北首,重去结茅庐”两句表明诗人友人离开山谷,重新回到北面的一处草堂居住。这里强调的是“重去”,意味着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选择。

接下来的“移石修废井,埽龛盛旧书”则是具体描绘朋友在山中的日常活动。修复废弃的井,整理藏书,这些行为不仅展现了隐逸者的自给自足,更透露出对知识和文化的珍视。

“开田留杏树,分洞与僧居”进一步描写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开辟农田,保留杏树,分享洞穴与僧人同住,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最后,“长在幽峰里,樵人见亦疏”则是对隐逸生活的总结。在深山中的长期居住,即便是偶尔遇到樵夫,也显得稀少而淡漠。这不仅强调了诗人朋友与世隔绝的状态,更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细节的描写,传达出隐逸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送韦评事归华阴

三峰西面住,出见世人稀。

老大谁相识,恓惶又独归。

埽窗秋菌落,开箧夜蛾飞。

若向云中伴,还应着褐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令狐尚书赴东都留守

朝廷重寄在关东,共说从前选上公。

勋业新城大梁镇,恩荣更守洛阳宫。

行香暂出天桥上,巡礼常过禁殿中。

每领群臣拜章庆,半开门仗日曈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汀州源使君

曾成赵北归朝计,因拜王门最好官。

为郡暂辞双凤阙,全家远过九龙滩。

山乡祗有输蕉户,水镇应多养鸭栏。

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白宾客分司东都

赫赫声名三十春,高情人独出埃尘。

病辞省闼归闲地,恩许宫曹作上宾。

诗里难同相得伴,酒边多见自由身。

老人也拟休官去,便是君家池上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