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曾成赵北归朝计,因拜王门最好官。
为郡暂辞双凤阙,全家远过九龙滩。
山乡祗有输蕉户,水镇应多养鸭栏。
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辞别家乡,前往任所的场景。诗人以精细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留恋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曾成赵北归朝计,因拜王门最好官" 这两句表明了主人公因仕途上的成功而返回朝廷,并且得到了一个很好的职位。这里的“赵”指的是赵州,即现在的河北省赵县,是诗人张籍的故乡。
接下来的 "为郡暂辞双凤阙," 描写了主人公临别时的情景,他即将离开自己的郡治所在地,那里的“双凤阙”象征着官府的位置。"全家远过九龙滩" 则展现了一幅画面:他的全家人等都跟随他一起,穿越了险峻的九龙滩。
在 "山乡祗有输蕉户,水镇应多养鸭栏" 这两句中,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自然的乡村生活场景。这里的“输蕉”指的是种植香蕉的地方,而“养鸭栏”则是饲养鸭子的地方,反映出山区和水镇的不同生活方式。
最后两句 "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 表达了诗人对于偏远地区少有来访者的感慨,以及对美丽自然景观不为人知而感到惋惜。"刺桐花"是指一种开白花的植物,它们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开放,却没有人欣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和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赫赫声名三十春,高情人独出埃尘。
病辞省闼归闲地,恩许宫曹作上宾。
诗里难同相得伴,酒边多见自由身。
老人也拟休官去,便是君家池上人。
万里海西路,茫茫边草秋。
计程沙塞口,望伴驿峰头。
雪暗非时宿,沙深独去愁。
塞乡人易老,莫住近蕃州。
出郭见落日,别君临古津。
远程无野寺,宿处问何人。
原色不分路,锡声遥隔尘。
山阴到家节,犹及蕙兰春。
东南归路远,几日到乡中。
有寺山皆遍,无家水不通。
湖声莲叶雨,野气稻花风。
州县知名久,争邀与客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