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番禺留别湖南府幕

本乏烟霞志,那随鸳鹭游。

一枝仍未定,数粒欲何求。

溟涨道途远,荆吴云雪愁。

会登梅岭翠,南翥入炎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我并无隐逸山林的心志,不愿随从水鸟一同游荡。
即使只有一枝安定未觅,又能追求什么呢?
广阔的水域和遥远的道路让人忧虑,荆吴之地的云雪更增添了愁绪。
终将登上梅花岭的翠色,向南方飞翔进入炎热的大陆。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作品,名为《将之番禺留别湖南府幕》。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时所表现出的愁绪和无奈。

“本乏烟霞志,那随鸳鹭游。”开篇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自在、不羁之志的理想,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情怀。这里的“乏”字用得十分传神,它既包含了对尘世牵绊的厌倦,也透露了一种无法实现心愿的无奈。

“一枝仍未定,数粒欲何求。”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以及内心的迷茫。这里的“一枝”与“数粒”,可能象征着微小而又渺茫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溟涨道途远,荆吴云雪愁。”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旅途中的孤独与哀愁。诗人面对的是一条遥远且充满艰险的道路,而心中则是对家乡、朋友的思念和担忧。

“会登梅岭翠,南翥入炎洲。”最后两句,诗人似乎在设想着将来某个时刻,他能够重返美丽的自然之地——梅岭,并且向往着飞越到远方温暖的地方。这里的“梅岭”、“南翥”、“炎洲”,都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物,展现了一位唐代文人的离别之情、人生之志以及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256)

李群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字:文山
  • 籍贯:唐代澧州
  • 生卒年:808~862

相关古诗词

春寒

拨火垂帘夕,将暄向冷天。

闷斟壶酒暖,愁听雨声眠。

处世心悠尔,干时思索然。

春光看已半,明日又藏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昼寐

筠桂晚萧疏,任人嘲宰予。

鸟惊林下梦,风展枕前书。

正作庄生蝶,谁知惠子鱼。

人间无乐事,直拟到华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洞庭入澧江寄巴丘故人

四月桑半枝,吴蚕初弄丝。

江行好风日,燕舞轻波时。

去事旋成梦,来欢难预期。

唯凭东流水,日夜寄相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洞庭风雨二首(其一)

面南一片黑,俄起北风颠。

浪泼巴陵树,雷烧鹿角田。

鱼龙方簸荡,云雨正喧阗。

想赭君山日,秦皇怒赫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