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八)

被衮才凭几,跻阶忽受同。

哀文铺帝业,谥册讲仁功。

竭蹶趋群后,号咷动两宫。

铭旌来巩洛,万里卷悲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刚刚凭借几案辅佐,突然间地位升迁与君相同。
悲痛的文章铺陈开帝王基业,追封的册文中讲述他的仁德功绩。
他竭尽全力侍奉各位君主,哭泣之声震动了两宫。
送葬的队伍从巩洛而来,沿途万里悲风凄凉席卷。

注释

才:才能。
凭:依靠。
几:几案,古代办公或读书时用的低矮桌子。
跻:晋升,提升。
哀文:哀悼的文告。
谥册:古代给予死去的君臣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册文。
仁功:仁爱的功绩。
竭蹶:尽力,疲惫不堪。
群后:指多位君主。
号咷:大声哭喊。
铭旌:写有死者姓名和事迹的旗帜,用于丧葬。
巩洛:巩县和洛阳,古代地区名,这里代指中原地区。
悲风:悲伤的风,象征哀悼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文同所作,收录在《仁宗皇帝挽诗十首》中的第八首。文同以其擅长的笔法,对宋仁宗的哀悼与赞颂进行了艺术加工。

"被衮才凭几,跻阶忽受同。" 这两句通过描绘皇帝在宫中处理政务的情景,展现了仁宗勤于国事、亲理朝政的形象。"被衮"指的是穿戴着正式的礼服,"才凭几"则是刚刚开始处理文书,"跻阶忽受同"表达了皇帝登上御座接受百官朝贺的情景。

接下来的"哀文铺帝业,谥册讲仁功。" 展示了诗人对于已故皇帝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其政绩的赞颂。"哀文"指的是哀伤之意,"铺帝业"则是铺陈、弘扬皇帝的事业,而"谥册讲仁功"则是在讨论并记载仁宗的仁德与政绩。

"竭蹶趋群后,号咷动两宫。" 这两句通过描绘百官随从皇帝的场景,传达了仁宗在位时期所获得的广泛尊崇,以及他去世后的哀悼之情。"竭蹶"形容人群的拥挤,"趋群后"则是跟随着众多随员的皇帝,"号咷动两宫"表达了两宫(即皇宫)都充满了悲伤与哀悼的声音。

最后,"铭旌来巩洛,万里卷悲风。" 这两句则是对仁宗去世后遗留下来的荣耀和哀思进行的抒写。"铭旌"指的是皇帝的旌旗,"来巩洛"表达了这些象征性的物品传到了遥远的地方,而"万里卷悲风"则是将这种哀悼之情比喻为一股无形却又无所不在的悲伤之风,蔓延至数千里外。

整首诗通过对仁宗皇帝生平及死后的哀思抒写,展现了文同对于宋仁宗的崇高评价和深切怀念,同时也展示了其精湛的文学功底与深厚的情感。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七)

浮世期云尽,清都位欲传。

秉圭徒请命,脱躧遂登仙。

遗泽流天下,重光照柩前。

几时来甲观,更待一千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六)

神鼎犹烘药,夷槃已实冰。

留恩均器服,下诏约山陵。

影殿虚绨几,皇堂掩漆灯。

萧萧柏城下,空有暮云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五)

政殿咨丞弼,经筵引俊髦。

未尝耽逸乐,终是过焦劳。

归路三山远,遗台万古高。

小臣无分去,定拥堕髯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四)

宝辂嬉游少,珠宫艺学优。

仙毫媚风帛,睿藻焕星钩。

天极推神历,兵防演秘谋。

飙流今已矣,长共谷林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