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一)留别辛稼轩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知音者太少,算算天地之间如此之大,哪里才是我托身之处。我早已下定决心为收复中原建功立业后才肯退隐,但不知何日才到我功成身退的那一天。在这多景楼前,垂虹亭下,卧于床榻,听秋雨淅沥,听着听着也许就睡着了、官位真是误我太深,追求了十年,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我不是没有向朝廷献上辞赋,不是在向朝廷上书献赋时没有惊人之语。可能是我心太急了,皇上只是暂时还没有答应让我做官,所以我现在只落得衣裾上尽是尘土。至于拿出白璧和黄金追欢买笑,都让你担任主角吧,我没法参与了。我像张翰那样产生了莼鲈之思,我决心明天就归隐了。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
许大:这么大。
著身:安身,立身。
垂虹亭:在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桥形环若半月,长若垂虹。
虚名:指官位。
明光:汉代宫殿名,后泛指宫殿。
此指朝廷。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
此处亦指朝廷。
白璧:白玉璧。
君:您,指辛弃疾。
浩然:不可阻遏、无所留恋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过所作,名为《念奴娇(其一)留别辛稼轩》。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诗篇。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这里诗人感慨地指出懂得自己心声的人很少,而自己的抱负又如此宏大,却不知该将这份豪情寄托于何处。这几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迷茫。

“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诗人似乎有着坚定的目标,不愿意在成功之前轻易放弃,但又对何时能够找到回归平淡生活的路径感到困惑。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

“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这一句描绘了一种恬静的环境,诗人在这样的氛围中沉浸于秋夜的寂寞之中。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这里表达的是对于虚名和功名的质疑,以及对过去十年辛勤努力而未有所成的感慨。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这几句则表明诗人的态度,他不愿意去追求那些能够让他在世人面前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而是保持着一种低调和平实的生活态度。

“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评价,他觉得自己一直都很匆忙,没有得到过多的承诺,但却赢得了一身尘世的繁华。

“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这一句中的意象丰富,通过将珍贵的物品比喻成追求快乐和购买微笑,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纯粹友情的向往,这份友情是他愿意用最宝贵的东西去交换。

“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最后这句,则是一种决绝的语气,像是诗人终于下定了决心,在某个清晨,从繁华落寞中解脱出来,向着那浩瀚如烟水面上的自由而去。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悲欢离合与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一)

满院花香晴昼永,愔愔亭户无人。

谁将心绪管青春。游丝知我懒,江柳也眉颦。

近水远山都积恨,可堪芳草如茵。

何曾一日不思君。无书凭朔雁,有泪在罗巾。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四景

半雨半晴模样,乍寒乍热天时。榴花香逐湿风飞。

绿云翻翠浪,水急转前溪。

谁识清凉意思,珊瑚枕冷先知。秋光预若借些儿。

剩催金粟闹,素魄好扬辉。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三)

长短驿亭南北路,蒙茸醉拥驼裘。

雪天行计欠人留。严风催酒醒,微雨替梅愁。

自作小词呵冻写,冷金淡衬银钩。

此情知得几时休。寒云迷洛浦,残梦绕秦楼。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二)

数叠小山亭馆静,落花红雨园林。

画楼风月想重临。琵琶金凤语,长笛水龙吟。

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

苔墙藓井夜沈沈。无聊成独坐,有恨即沾襟。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