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二)七夕

并肩楼上,小阑干、犹记年时凭处。

百岁光阴弹指过,消得几番寒暑。

鹊去桥空,燕飞钗在,不见穿针女。

老怀凄断,夜凉知共谁诉。

不管天上人间,秋期月影,两处相思苦。

闲揭纱窗人未寝,泪眼不曾晴雨。

花落莲汀,叶喧梧井,孤雁应为侣。

浩歌而已,一杯长记时序。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肩并肩站在楼上,靠着小小的栏杆,还能记得当年的位置。
一生的时光转瞬即逝,经历了多少个寒暑更迭。
喜鹊已离去,鹊桥空荡,燕子飞过,钗还在,穿针女的身影已不再见。
老去的心境悲凉,夜晚的凉意,又有谁能倾诉。
无论是在人间还是天上,秋天的月光下,两地相思都如此痛苦。
即使闲来无事掀起窗帘,也无人入眠,泪水模糊了视线,不分晴雨。
花瓣飘落在莲花池边,梧桐叶在井边沙沙作响,孤独的大雁似乎在寻找伴侣。
只能放声高歌,借酒消愁,记住这每一段时光的流转。

注释

并肩:一同站立。
阑干:栏杆。
百岁:一生。
光阴:时光。
弹指过:转瞬即逝。
鹊去:喜鹊离去。
桥空:鹊桥空荡。
穿针女:古代七夕女子穿针乞巧的象征。
老怀:老去的心情。
凄断:悲凉。
夜凉:夜晚的凉意。
天上人间:比喻遥远的距离或不同世界。
秋期:秋天的约会。
相思苦:相思之苦。
闲揭:闲暇时揭开。
纱窗:薄纱窗户。
泪眼:含泪的眼睛。
花落:花瓣飘落。
莲汀:莲花池边。
孤雁:孤独的大雁。
浩歌:放声高歌。
一杯:借酒。
长记:长久记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过的作品,名为《念奴娇·其二》。诗中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

"并肩楼上,小阑干、犹记年时凭处。百岁光阴弹指过,消得几番寒暑。"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所爱之人曾经并肩站在楼上,依靠栏杆的场景,如今却只能在心中回忆那个年代,每一刻都如同弹指间逝去的百年光阴,无数次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日。

"鹊去桥空,燕飞钗在,不见穿针女。老怀凄断,夜凉知共谁诉。" 这两句中,诗人通过桥上无人的鹊桥(七夕时牛郎织女相会之桥),屋檐的燕子以及钗饰来描绘出一个孤寂与哀愁的画面。穿针女指的是织女,这里强调了与所思之人之间的隔阂和内心的凄凉。

"不管天上人间,秋期月影,两处相思苦。闲揭纱窗人未寝,泪眼不曾晴雨。"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天上的织女与人间牛郎之间隔阂的无奈,以及在秋夜明亮的月光下,双方都承受着相思之苦。闲来揭开纱窗,发现自己还未入睡,而泪眼却总是伴随着心中的忧伤,不管外面是否晴朗或降雨。

"花落莲汀,叶喧梧井,孤雁应为侣。浩歌而已,一杯长记时序。" 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落花、喧哗的树叶声和孤独的大雁来表达自己的凄凉与寂寞。而最后,诗人只好举起酒杯,用豪迈的歌声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并且在这杯酒中长久地记住逝去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美好的回忆和现实孤独凄凉的情感交织,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无限眷恋和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受。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一)留别辛稼轩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临江仙(其一)

满院花香晴昼永,愔愔亭户无人。

谁将心绪管青春。游丝知我懒,江柳也眉颦。

近水远山都积恨,可堪芳草如茵。

何曾一日不思君。无书凭朔雁,有泪在罗巾。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四景

半雨半晴模样,乍寒乍热天时。榴花香逐湿风飞。

绿云翻翠浪,水急转前溪。

谁识清凉意思,珊瑚枕冷先知。秋光预若借些儿。

剩催金粟闹,素魄好扬辉。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三)

长短驿亭南北路,蒙茸醉拥驼裘。

雪天行计欠人留。严风催酒醒,微雨替梅愁。

自作小词呵冻写,冷金淡衬银钩。

此情知得几时休。寒云迷洛浦,残梦绕秦楼。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