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徐大镛的《塞上曲(其一)》描绘了一幅边塞苍凉而深情的画面。首句“肠断龙堆马邑前”,以“肠断”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边关苦寒之地的深深哀愁,龙堆马邑象征着遥远而险恶的边疆。接着,“胡笳一曲最凄然”通过胡笳的悲凉之声,渲染了战地的寂寥与思乡之情。
“云横玉垒千盘岭,雪压雕鞍六月天”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边塞的恶劣气候和艰难环境,即使在六月,也能感受到冰雪的严寒,暗示出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玉垒”和“千盘岭”形象地展现了山势险峻,“雪压雕鞍”则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荒凉。
“寄远窦家新织锦,投荒苏武久餐毡”借用了窦家女子为远方戍卒织锦和苏武牧羊吃毡的典故,寄寓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戍边士卒的同情。最后,“逐臣放士知何限,青鬓来时白发还”感慨时光荏苒,戍边者青春易逝,归来时已是满头白发,揭示了战争对人生摧残的无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边塞景色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关怀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