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禅僧(其一)

跏趺依古树,偃息对峰阴。

草屩莓苔湿,麻衣烟霭深。

猿啼知定性,叶落见禅心。

明日随缘去,游踪何处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禅僧静坐于古树之下,与山峰相对的宁静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首句“跏趺依古树”,以“跏趺”这一佛教坐姿形容禅僧的姿态,既显出其修行的专注,又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氛围。接着,“偃息对峰阴”一句,将禅僧置于山峰的阴影之中,暗示了环境的幽静与禅意的深远。

“草屩莓苔湿,麻衣烟霭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禅僧所处环境的自然之美。草鞋沾湿的莓苔,麻衣浸透的烟霭,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湿润与朦胧,也暗喻了禅僧生活简朴而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

“猿啼知定性,叶落见禅心”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猿猴的啼声,象征着外界的喧嚣与波动,但禅僧的心境却能超然物外,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定力。叶落则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禅僧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深入体悟宇宙真理与生命意义,展现出其深厚的禅学修为。

最后,“明日随缘去,游踪何处寻”表达了禅僧随缘而行的生活态度,不执着于任何特定的地点或目标,而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这种豁达与自由的精神,正是禅宗追求的境界之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禅僧在自然中修行的生活状态,以及其超越世俗、追求心灵纯净与宇宙真理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649)

徐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树下禅僧(其二)

老树不知年,无言息树边。

着头多雀秽,遍体有蜗涎。

木叶寒时佩,花裀定后眠。

月中行客过,疑是野狐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过郑吏部墓(其一)

荒坟不计年,过客泪潸然。

朽骨藏于此,吟魂何处边。

野狐啼暮雨,石马卧秋烟。

安得斯人起,重令大雅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过郑吏部墓(其二)

西郭冢累累,经过下马谁。

先生一抔土,词客百年悲。

藤护将崩石,苔封未断碑。

应知灵爽在,叹我不同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赠史使君(其一)

风流史使君,三载竹符分。

吏舍积青草,公庭生白云。

山城有弦诵,瘴海无妖氛。

父老关门送,不持钱一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