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桐乡

雪晴霜树胜春红,回首临平杳霭中。

正是诗人栖稳处,青山明月满归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雪后初晴的霜树比春天的红花更美,
回首望去,临平城已在迷茫的雾气中消失。

注释

雪晴:雪后放晴。
霜树:经霜后的树木。
春红:春天盛开的花朵。
回首:回头望去。
临平:地名,今浙江杭州附近。
杳霭:迷茫的雾气。
栖稳:安居或静止。
青山:青翠的山峦。
明月:明亮的月亮。
归篷:归航的船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景,展示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开篇“雪晴霜树胜春红”一句,以鲜明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冬日积雪后的清新感,相较于春天的繁花,这种静谧更胜过勃发的生机。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隐含着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审视和选择。

“回首临平杳霭中”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在宁静环境中的自在之情。这里的“临平”,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者是诗人所处位置的描述,而“杳霭”,则增添了一种淡远与朦胧的美感。

接下来的“正是诗人栖稳处”直接点出了这首诗的情感核心——这是诗人的理想居所,是他心灵的栖息之地。这里的“栖稳”,不仅表达了物质上的安逸,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平静。

最后,“青山明月满归篷”一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这里的“青山明月”,是典型的中国山水画意境,而“满归篷”,则象征着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充实和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大自然中找到内心平静与满足的愿望。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思归寄张仲达崔进之(其一)

淅淅秋风吹葛衣,新寒已到读书帏。

宦情客况俱牢落,不为鲈鱼也合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思归寄张仲达崔进之(其二)

不为鲈鱼也合归,山中鸡黍正秋肥。

东篱菊在家来好,莫学渊明较是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