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其四)

三宫悬大漠,九塞扼居庸。

羽卫何曾战,丸泥本可封。

诸珰争揖盗,万国失从龙。

辇路沙河曲,萋萋烟草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沙河(其四)》,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绘了边疆的壮阔景象与历史的沧桑变迁。

首句“三宫悬大漠”,以“三宫”象征帝王之居,置于“大漠”之中,既显出边疆的辽远,也暗示了帝王对边防的重视。次句“九塞扼居庸”,“九塞”指众多的关隘,居庸关则是其中重要一塞,此句形象地描绘了边防的险要与坚固。

接着,“羽卫何曾战,丸泥本可封”,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边防力量的质疑与对和平的向往。羽卫,指的是守卫边疆的军队;丸泥,比喻微小的力量,这里暗指和平解决争端的可能性。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诸珰争揖盗,万国失从龙”,“诸珰”指权贵,此处暗指朝廷内部的腐败与混乱;“揖盗”则讽刺了权贵们与外敌勾结的行为;“万国失从龙”则表达了国家失去统一与安定的局面。这几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朝廷的衰败。

最后,“辇路沙河曲,萋萋烟草浓”,“辇路”指帝王出行的道路,此处用来形容边疆的荒凉与寂寞;“沙河曲”描绘了边疆的自然景观;“萋萋烟草浓”则以繁茂的草木,反衬出边疆的荒凉与人烟稀少。整句诗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现状的深切忧虑与感慨。

综上所述,《沙河(其四)》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疆的壮丽与历史的沉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昌平道中(其一)

落日昌平道,愁从关塞归。

九门吹画角,万户捣寒衣。

伏草黄狐啸,衔芦白雁飞。

朝宗桥下水,呜咽出金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昌平道中(其二)

可怜陵寝地,千里草离离。

二水沙河在,双桥御道移。

水泉边马识,风候野驼知。

亦有城头月,苍苍似汉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天寿山(其一)

燕山连紫塞,千里抱长安。

北锁天关险,东襟渤澥寒。

龙文犹五色,凤势必千盘。

寂寞裬恩殿,孤臣掩泪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天寿山(其二)

文皇当正脉,列圣绕中峰。

地作诸华福,山为五岳宗。

东西金殿起,左右宝城重。

云气如宫阙,高高护六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