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行诗(其十七)

凉亭临白海,行内壮黄图。

具阙明清旭,丹垣护碧榆。

龙湫时雾雨,鹰署世衡虞。

驻跸光先轨,长杨只一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纪行诗描绘了作者在旅行途中所见的壮丽景色与人文景观。首句“凉亭临白海”,以凉亭作为观察点,白海则为广阔的视野,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开阔的氛围。接着,“行内壮黄图”一句,通过“壮”字表达了对沿途景象的赞叹,黄图可能指的是黄土地或黄沙中的景象,强调了自然风光的雄伟。

“具阙明清旭,丹垣护碧榆”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日出时分的景象,明旭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丹垣(红色的城墙)与碧榆(绿色的榆树)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工建筑和谐共存的画面。

“龙湫时雾雨,鹰署世衡虞”中,“龙湫”可能是指瀑布或水潭,与“雾雨”相映成趣,营造出神秘而清新的意境。“鹰署”可能指官署或衙门,与“世衡虞”(治理国家之事)相结合,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秩序和治理的关注。

最后,“驻跸光先轨,长杨只一隅”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对当前所处之地的独特感受。“驻跸”意为帝王出行时停留休息,此处可能借指作者在旅行中的短暂停留。“光先轨”可能指前人的足迹或先贤的智慧,强调了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长杨”可能指一种树木,也可能是地名,此处“只一隅”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致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广阔世界的无限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展现了作者对旅途所见所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86)

周伯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黄公庙

羁客无恒居,六月走长路。

清风黄公祠,地古欣所遇。

剑飞素灵哭,龙跃云雨赴。

堂堂文成君,谈笑取帝傅。

功名要有命,阴相果何预。

谁谓圯上人,异事惊竹素。

河清不可俟,筋力疲世故。

袖间一编书,尘埃叹迟暮。

形式: 古风

学东坡移居八首(其一)

谁谓我屋宽,寝处无复馀。

谁谓我屋小,十口得安居。

南荣坐诸郎,课诵所依于。

西除著僮仆,休沐得自如。

老我于其閒,兀兀穷朝晡。

起立足欠伸,偃卧足展舒。

窗明火焙煖,似欲忘囚拘。

屋前有隙地,客舍不可无。

花阑及菜圃,次第当耘锄。

东野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我贫不全贫,尚有百本书。

形式: 古风

学东坡移居八首(其二)

故书堆满床,故物贮满箱。

浑浑商宝鬲,累累汉铜章。

杖饰昭敬恭,严卯诃瘅刚。

雷文绕杖节,兽面出佩璜。

私印刻王尊,玉斗蛟龙翔。

逸少留半纸,鱼网非硬黄。

亦有昙首帖,不辨作雁行。

雪景睿思物,宣政旧所藏。

晋公古渔父,浩歌濯沧浪。

因观宫骑图,卧驼识提囊。

溪石含馀润,奚墨凝幽香。

南荣挂风响,云裾佩铿锵。

镜背先秦书,八字环中央。

读之三叹息,此日何时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学东坡移居八首(其三)

壬辰困重围,金粟论升勺。

明年出青城,瞑目就束缚。

毫釐脱鬼手,攘臂留空橐。

聊城千里外,狼狈何所托?

诸公颇相念,馀粒分凫鹤。

得损不相偿,抔土填巨壑。

一冬不制衣,缯纩如纸薄。

一日仅两食,强半杂藜藿。

不羞蓬累行,粗识瓢饮乐。

敌贫如敌寇,自信颇亦悫。

儿啼饭箩空,坚阵为屡却。

沧溟浮一叶,渺不见止泊。

五穷果何神,为戏乃尔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