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对月

月行青天入重云,金波泄泄穿鱼鳞。

须臾云收境亦静,虚空表里无纤尘。

寒光正与人相射,碧琉璃中低玉盆。

微风更入北窗竹,馀声飒洒清心魂。

颇疑碧落在步履,广寒清都相与邻。

乘槎去后事寂寞,至今织室临河津。

却思白日走城郭,浮埃马足何纷纷。

劳之以昼逸以夜,天意傥欲甘苦均。

人生南北无定所,浪自转徙随燕秦。

关河渺邈乡井异,惟有明月来相亲。

崎岖万里如咫尺,圆缺帷有年年新。

如兹久要乃可喜,相对可不罗壶樽。

黄金如不付酒媪,虽富不如长贱贫。

重城沉沉桂魄下,松萝永愧山中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邃静谧的秋夜景象,诗中不仅有鲜明的视觉形象,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首先,“月行青天入重云”一句,以动态的方式展现了月亮在云层间穿梭的姿态,营造出一种神秘与动荡的氛围。而“金波泄泄穿鱼鳞”则是对水面上月光折射出的美丽描绘,通过“鱼鳞”来形容水波的细腻和层次感。

诗人接着笔触转向室内,“须臾云收境亦静,虚空表里无纤尘”,表现了室外风动云移之后,室内的安宁与清洁。紧接着“寒光正与人相射,碧琉璃中低玉盆”一句,则描绘出月光透过窗棂照进屋内,与人对视的静谧场景。

接下来的“微风更入北窗竹,馀声飒洒清心魂”,通过轻柔的风声和竹叶的摩擦声响,传达了一种精神上的洗涤与净化。诗人随后转向对过去生活的回忆:“颇疑碧落在步履,广寒清都相与邻”中,“碧落”指的是水边或河畔,诗人怀疑自己是否曾经走过那些地方,与“广寒清都”——即远方冷清之地为邻。

“乘槎去后事寂寞,至今织室临河津”,这里的“乘槎”指的是船只,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离别之后,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的“却思白日走城郭,浮埃马足何纷續”则是对往昔行走于城市、踏步在尘土中马蹄声的回忆。

“劳之以昼逸以夜,天意傥欲甘苦均”,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于生活中的辛勤与休息、甜蜜与苦涩都是一种自然天意的接受态度。紧接着,“人生南北无定所,浪自转徙随燕秦”一句,则是对生命漂泊无定的感慨,以及跟随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关河渺邈乡井异,惟有明月来相亲”,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远方家乡与故土之间情感的深切,尽管地理距离遥远,但只有那轮明月能带给他一种亲近感。接着,“崎岖万里如咫尺,圆缺帷有年年新”则是对时间流逝和月亮周期性变化的一种哲学思考。

“如兹久要乃可喜,相对可不罗壶樽”,这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于长期的期待与等待的心情,以及面对酒壶杯盘时的独自欣赏。紧接着,“黄金如不付酒媪,虽富不如长贱贫”则是对物质财富与精神满足之间的比较,认为即使拥有黄金,也比不上长久的平凡生活。

最后,“重城沉沉桂魄下,松萝永愧山中人”,诗中的“重城”可能指的是深邃的古城,而“桂魄下”则是对秋夜中桂花香气的描绘。诗人通过“松萝永愧山中人”表达了对于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的敬仰,认为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是值得羡慕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漂泊、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中的平淡与满足。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种粟行

大儿肩锄出茅屋,小儿倾盘糁新粟。

春来雪稀雨不成,田虽翻犁苦未足。

呜呼农人今向太平年,安得甘雨一洒万物皆醒然。

形式: 古风

胜师堂双竹

累石为峰太谨严,故排双竹辟修纤。

天风似亦喜清净,时袅枝梢为埽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胡人走马行

天街极目如平水,胡人走马天街里。

南宫宴罢晚色深,宿雨初乾尘不起。

胡巾满插汉京花,雕鞍一簇浓如霞。

千蹄撇过在顷刻,闪电飞星不留迹。

路旁看者如堵墙,街使传呼俱辟易。

朝家和戎七十年,只矢不射胡中天。

尔曹不必夸驰骋,官家无意窥幽燕。

稳将金帛北归去,万岁千秋祝明主。

毡车满野春草长,任尔祁连山下住。

形式: 古风

送晁无咎之官塞上

人生苦南北,相见出偶尔。

喧阗都市中,乃复遇之子。

东莱遽别后,故人今有几。

诜诜塾与序,进学亦可喜。

语阑行色动,轻裘有知已。

去去何当回,山川正芳晖。

边州剩厨传,应不典春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