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高耸的太乙山临近天宫,山连着山仿佛直达海边。
回头望见白云缭绕汇聚,走进青烟深处却看不见。
山峰划分了不同的地域,山谷间阴晴景象各不相同。
想找个有人的地方投宿,隔着溪水询问砍柴的樵夫。

注释

太乙:指太乙山,古代传说中的名山。
天都:天宫,这里指天空。
连山:连绵的山峦。
海隅:海边,海角。
白云回望合:形容山中云雾缭绕,回头看时仿佛云雾聚合在一起。
青霭:青色的雾气。
分野:古人将星宿与地上的州郡相对应,称为分野。
中峰:主峰,中心的山峰。
阴晴众壑殊:山谷间的阴晴各不相同,形容景色多变。
欲投人处宿:想要找个人家投宿。
樵夫:砍柴的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景象。开篇“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两句,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终南山与天际相连,山脉延伸至海边的磅礴画面。诗人借用“太乙”这一神秘的概念,增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着,“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两句,诗人通过白云和青霭的动态变化,表现了山中景色的多变与深邃。这里的“合”和“无”,不仅是视觉上的体验,也蕴含了一种哲理:自然界的美妙在于其不可捉摸。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山野之间的景色变化,以及不同山谷间光影的差异。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无常变化的深刻感悟。

最后,“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归宿和与世间交流的渴望。这里的“樵夫”是一个隐退于山林、生活简单的人物形象,通过询问他们,诗人不仅是在寻找夜宿之地,更是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细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切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

名儒待诏满公车,才子为郎典石渠。

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

楚词共许胜扬马,梵字何人辨鲁鱼。

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郑果州相过

丽日照残春,初晴草木新。

床前磨镜客,树下灌园人。

五马惊穷巷,双童逐老身。

中厨办粗饭,当恕阮家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待储光羲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其一)

功德冠群英,弥纶有大名。

轩皇用风后,傅说是星精。

就第优遗老,来朝诏不名。

留侯常辟谷,何苦不长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