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倒景虞渊日,馀威泽国霞。
宵行逐明月,水宿傍人家。
这是一首充满意境与哲理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胸襟和情感。开篇“倒景虞渊日”,这里的“倒景”可能指的是水中的倒影,或是光线在水面上的折射,这两种解释都为诗歌增添了一层深邃与神秘。“虞渊日”则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阳光透过水面投入水中,既映照出水中的景色,也衬托出时间的流转。
接着“馀威泽国霞”,这里的“馀威泽”可能指的是一种温润而又不失力量的光芒,“国霞”则是对国家繁荣昌盛之象征。整句话表达了一种和谐与繁华并存的意境,既有自然之美,也有人间的富贵。
第三句“宵行逐明月”,诗人在夜晚行走,追随着清澈的月光前进。“宵行”给人一种淡定与自在的感觉,而“逐明月”则表现了对光明、真理或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一句“水宿傍人家”,诗人在水边找到住处,与他人的家相依。这里既有旅途中的孤独感,也透露出一种寻找归属的心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空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
不详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杳杳芜城起暮钟,亭亭华月照秋容。
便疑碧海依墙堑,云水情知隔万重。
郁郁陵台瑞气多,短箫声裂想悲歌。
西郊泪尽身先返,唯有心随洛水波。
元夕三宫綵仗随,月华灯彩近瑶池。
连昌故老曾经见,似梦如醒恍自疑。
吉仗凶仪备古今,哀歌仍杂管箫音。
喧阗四海脩同轨,未满君王孝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