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淅淅风生砌,团团日隐墙。
遥空秋雁灭,半岭暮云长。
病叶多先坠,寒花只暂香。
巴城添泪眼,今夜复清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与心境图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淅淅风生砌,团团日隐墙”两句,以“淅淅”一词形容微弱之风,传达出一种秋风初起、气氛淡薄的感觉。随后“团团”二字,则将太阳被云雾所遮掩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这两句交织出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
接下来的“遥空秋雁灭,半岭暮云长”进一步扩展了自然景观,同时也深化了情感的色彩。远处的秋雁在天际渐行渐远,其孤独与凄清令人产生共鸣。而半山的暮云,则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无尽的思绪。
“病叶多先坠,寒花只暂香”两句,通过对秋叶易落、冬花难留的描写,更进一层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脆弱与时光易逝的感触。这里,“病叶”与“寒花”的意象,不仅是自然界的写照,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影。
最后两句“巴城添泪眼,今夜复清光”,则直接流露出了诗人的哀伤之情。在巴蜀古城的夜晚,诗人因思念故乡、亲人或旧友而潸然泪下,而今夜的明月,又让他心中的忧伤得以释放。这里,“添泪眼”和“清光”构成了一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
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
旧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
人生不再好,鬓发白成丝。
斧钺下青冥,楼船过洞庭。
北风随爽气,南斗避文星。
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
王孙丈人行,垂老见飘零。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
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
洞庭春色悲公子,虾菜忘归范蠡船。
扶病送君发,自怜犹不归。
秪应尽客泪,复作掩荆扉。
江汉故人少,音书从此稀。
往还二十载,岁晚寸心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