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挽王树楠

经术治术同源,汉末儒林半循吏;

西陲东陲俱化,辽中管子亦文翁。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诗《代挽王树楠》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杨圻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首句“经术治术同源”,点明了经学与政治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了儒家经典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接着,“汉末儒林半循吏”描绘了汉末时期儒家学者投身官场、以经术指导政务的情景,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应用。

“西陲东陲俱化”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地域,暗示了儒家思想及其治术对边疆地区的影响与改变。“辽中管子亦文翁”则通过类比,将王树楠与古代著名教育家管仲和文翁相提并论,赞扬其在教育和治理方面的卓越贡献,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王树楠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儒家思想及其在社会实践中体现价值的颂扬,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认同。

收录诗词(387)

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代挽王树楠

北学振宗风,亦循吏亦儒林,高密师承从汉末;

边陲沾化雨,知文章知道德,管宁遗爱满辽东。

形式: 对联

挽王树楠

烽火忆辽东,叹皂帽相从,举酒祇谈风月好;

山河恸宗国,感蒲轮无恙,序诗许我性情多。

形式: 对联

挽陈韬老太傅

餐秋菊之落英,樽洒偶然成万古;

览遗文而流涕,江山无限看残棋。

形式: 对联

代孚威挽陈韬老

处天下之至难,行乎若素;

后百世而尚论,文如其人。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