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定题范氏壁次韵

四海兵戈里,一家风雨中。

逢人问消息,策杖去西东。

历数前朝乱,何曾扫地空。

山居自有乐,时对主人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在四海战乱之中,我们一家人共同经历风雨。
遇到每个人都会询问外界的消息,然后拄着拐杖向东西方向走去。
回顾历史上的动乱时期,哪一次不是满目疮痍?
虽然住在山中,自有一份乐趣,时常对着山中的主人(自然)感到满足。

注释

四海:指天下各地。
兵戈:战争。
风雨:比喻艰难困苦。
逢人:遇见任何人。
消息:外界的动态或信息。
策杖:拄着拐杖。
西东:东西方向,象征远方。
历数:回顾。
前朝乱:过去的混乱时代。
扫地空:形容一片狼藉,毫无收获。
山居:山中居住。
主人翁:这里指大自然或山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社会景象和个人感受。首句"四海兵戈里"展现了国家动荡不安,四面八方都在战争之中;"一家风雨中"则强调了普通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中艰难生存,风雨交加,生活困苦。诗人行走于世间,"逢人问消息",关心世事变迁,表现出对社会动态的关注。

"策杖去西东"描绘了诗人步履蹒跚,四处寻找答案或寻求避难的场景,显示出坚韧不屈的精神。接下来的诗句"历数前朝乱,何曾扫地空"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混乱的反思,指出即使历经多次战乱,但根基未见根本改变,暗示着社会问题的深远和复杂。

最后两句"山居自有乐,时对主人翁",诗人选择隐居山林,享受那份宁静与自得其乐,以主人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起伏,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和淡然。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沉郁,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在乱世中的无奈与坚守。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令节即事简睎仲德施

寒食清明节令佳,禁烟遗俗渺天涯。

清醇只向丹田暖,料峭犹烦翠幕遮。

长短骤看森雨笋,高低难觅旋风花。

小斋寂寂谁为伴,水底初闻两部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其十)

不辞开后苦寒侵,为与骚人托契深。

可但风光回岁律,更分华色掞儒林。

欲歌白雪词难和,试挽幽香力尚禁。

等是美名无玷染,腊梅何事色如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其九)

的皪凝情开自迟,风亭微馥许君知。

直须藉草倾松叶,绝胜登楼唱竹枝。

韩寿香囊难取似,何郎粉面且随宜。

岂知万颗垂黄实,擢秀前村夜雪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其八)

爱花从使二毛侵,叹赏孤高与靓深。

调护腊前珠结蕊,荡摇年后玉成林。

莫教三弄飘飘落,剩把千篇得得禁。

姑射肌肤最温润,夜眠无用辟寒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