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其十)

不辞开后苦寒侵,为与骚人托契深。

可但风光回岁律,更分华色掞儒林。

欲歌白雪词难和,试挽幽香力尚禁。

等是美名无玷染,腊梅何事色如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不畏严冬的寒冷侵袭,只为与诗人深深共鸣。
不只是恢复了春天的景色,还增添了文人墨客的风采。
想要吟唱高洁的《白雪》却难以应和,试图挽留幽香却发现力有未逮。
同样享有美誉,为何腊梅的颜色却像黄金般耀眼?

注释

不辞:不怕。
骚人:诗人。
托契:共鸣。
风光:景色。
岁律:季节轮回。
掞:增添。
白雪:高洁的诗篇。
和:应和。
幽香:清淡的香气。
等是:同样是。
腊梅:一种冬季开花的植物。
色如金:颜色像黄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所作,题为《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的第十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梅花坚韧品格的认同。首句“不辞开后苦寒侵”描绘了梅花在严寒中傲然绽放的景象,显示出梅花不畏艰难的精神。次句“为与骚人托契深”则暗示梅花与文人墨客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共鸣。

“可但风光回岁律,更分华色掞儒林”进一步强调了梅花不仅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还以其美丽的色彩激励着文人士大夫,增添了学术氛围。诗人感慨“欲歌白雪词难和”,意指想要写出赞美梅花的诗句都感到困难,因其美不胜收。然而,“试挽幽香力尚禁”又展现了梅花香气的清雅,即使力量微弱,仍能吸引人们。

最后两句“等是美名无玷染,腊梅何事色如金”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纯洁无暇的品质的赞美,认为它如同腊梅一样,虽然色泽如金,却保持着高洁的名声,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也寓含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咏物诗。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其九)

的皪凝情开自迟,风亭微馥许君知。

直须藉草倾松叶,绝胜登楼唱竹枝。

韩寿香囊难取似,何郎粉面且随宜。

岂知万颗垂黄实,擢秀前村夜雪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其八)

爱花从使二毛侵,叹赏孤高与靓深。

调护腊前珠结蕊,荡摇年后玉成林。

莫教三弄飘飘落,剩把千篇得得禁。

姑射肌肤最温润,夜眠无用辟寒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其七)

好花不恨好诗迟,国色须蒙国士知。

漫比玉容歌璧月,空将鹭羽斗琼枝。

旁无绰约天仙对,中有甘酸鼎味宜。

闻说北枝开亦遍,一尊相属定何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其六)

冰围风战雪交侵,方是春工属意深。

绿萼已开栽乐谷,一枝那得寄芗林。

依然照水如相媚,粲者巡檐也未禁。

香白檀心谁解赋,赖公戛玉更摐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