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宫赞

门对远岑青,常时亦懒扃。

久贫惭嗜酒,多病负穷经。

鹤迹秋偏静,松阴午欲亭。

蜀庄何足问,惟解事沉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门对着远处的青山,我常常懒得关门。
长久以来贫困让我羞愧于好酒,疾病缠身使我无法专心研读经书。
秋天鹤的足迹显得格外宁静,午后的松树荫下仿佛能搭建起小亭。
蜀庄的事无需询问,我只知道沉浸于深思之中。

注释

远岑:远处的山峰。
扃:关门。
久贫:长期贫困。
惭:感到羞愧。
嗜酒:喜好饮酒。
负:辜负,不能做到。
穷经:深入研究经典。
鹤迹:鹤的踪迹。
秋偏静:秋天特别宁静。
松阴:松树下的阴影。
午欲亭:午后的阴凉仿佛能搭建起小亭。
蜀庄:可能指某人或某地,蜀地的庄子。
何足问:不必过问。
沉冥:深思,沉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和史宫赞》,通过对门对青山的描绘,展现出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淡泊。首句“门对远岑青”描绘出诗人住所四周环境的清幽,山色青翠,门扉常闭,透露出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次句“常时亦懒扃”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恬淡,即使门扉不常关闭,也反映出他无意于外界纷扰。

“久贫惭嗜酒”写出了诗人的经济状况,虽然贫穷,但他并不以此为耻,反而借酒消愁,流露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多病负穷经”则道出诗人因病体虚弱而无法深入研读经书,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后两句“鹤迹秋偏静,松阴午欲亭”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景象,秋天的鹤影显得格外安静,午后的松荫下仿佛可以搭建一座小亭,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最后,诗人以“蜀庄何足问,惟解事沉冥”作结,表示对于世俗名利的不屑,只愿沉浸在自己的沉思冥想之中,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高洁情怀。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隐逸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和朱仲方送然社师无为还历阳

归路过东关,行行一锡间。

破林霜后月,孤寺水边山。

顶笠冲残叶,腰装歇暮湾。

香灯旧吟社,清思逐师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

竹下经房号白莲,社师高行出人天。

一斋巾拂晨钟次,数礼香灯夜像前。

瞑目几闲松下月,净头时动石盆泉。

西湖旧侣因吟寄,忆著深峰万万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陈湜赠希社师

瘦靠阑干搭梵襟,绿荷阶面雨花深。

迢迢海寺浮杯兴,杳杳秋空放鹤心。

斋磬冷摇松吹杂,定灯孤坐竹风侵。

锵然更有金书偈,祇许龙神听静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黄亢与季父见访

积水凝悬馆,船宽或结楼。

一窗方寄傲,二巷忽同游。

怨慕采菱曲,苍茫拾翠洲。

微风起蘋末,归路满清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