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晓月雕梁燕语频,见花难可比他人。
年年媚景归何处,长作红儿面上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虬的作品,名为《比红儿诗(其五十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和精巧的比喻,描绘了春天美好的景色,并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
首句“晓月雕梁燕语频”,描写的是清晨时分,月光洒在雕刻精致的屋梁上,燕子在此交织着欢快的鸣叫声。这不仅营造出一个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早晨场景,而且通过“雕梁”和“燕语频”的细节,传达了一种高雅脱俗的生活氛围。
接着,“见花难可比他人”,诗人通过对鲜花的观赏,感叹到美好事物难以找到可以相比的人或物。这句话既是对美景的赞美,也流露出一种对于无法寻找同等美好事物的无奈和惆怅。
第三句“年年媚景归何处”,诗人问道每年的温柔风光都去了哪里,这个问题充满了哲理,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易逝难留的深沉思考。
最后,“长作红儿面上春”,诗人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够永远停留在年轻貌美之人的脸上,就像春天的景色一样。这里的“红儿”象征着青春和美丽,而“面上春”则是对这种状态的永久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生命易逝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感慨,以及对于永恒青春美丽的无限向往。
不详
逗玉溅盆冬殿开,邀恩先赐夜明苔。
红儿若是三千数,多少芳心似死灰。
画帘垂地紫金床,暗引羊车驻七香。
若见红儿此中住,不劳盐筱洒宫廊。
苏小空匀一面妆,便留名字在钱塘。
藏鸦门外诸年少,不识红儿未是狂。
一首长歌万恨来,惹愁漂泊水难回。
崔徽有底多头面,费得微之尔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