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外历千岑,还归少室吟。
地闲缑岭月,窗迥洛城砧。
石窦垂寒乳,松枝长别琴。
他年瀑泉下,亦拟置家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山居生活图景。开篇“江外历千岑,还归少室吟”两句,诗人通过“江外”的广阔视野,将目光投向远处的连绵山岭,最终将自己的足迹带回简朴的少室之中,这里的“吟”字显示了诗人归隐后的自在与悠然。
接着,“地闲缑岭月,窗迥洛城砧”,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从宁静的山间小屋中仰望那挂着露水如霜的山月,同时透过窗棂看到远处洛阳城的轮廓。这里的“地闲”二字传达出一片无人打扰的宁静,而“窗迥”则展示了诗人对远方世界的关注与留恋。
第三句“石窦垂寒乳,松枝长别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同挂着露水的石洞和随风摇曳的松枝,再现了一幅山野秋深的画面。这里的“别琴”暗示了诗人可能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寻找灵感,准备创作。
最后,“他年瀑泉下,亦拟置家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待。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希望能够在奔腾的山涧旁边定居下来,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于一种简单、宁静生活方式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归隐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不详
重禄轻身日,清资近故乡。
因知送君后,转自惜年芳。
远水分林影,层峰起鸟行。
扁舟此中去,溪月有馀光。
剑阁缘空去,西南转几州。
丹霄行客语,明月杜鹃愁。
露带山花落,云随野水流。
相如曾醉地,莫滞少年游。
歌诗精外学,天子是知音。
坐夏宫钟近,宁亲剑阁深。
高名彻西国,旧迹寄东林。
自此栖禅者,因师满蜀今。
山川心地内,一念即千重。
老别关中寺,禅归海外峰。
鸟行来有路,帆影去无踪。
几夜波涛息,先闻本国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