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泉

踏石弄泉流,寻源入幽谷。

泉傍野人家,四面深篁竹。

溉稻满春畴,鸣渠绕茅屋。

生长饮泉甘,荫泉栽美木。

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

自言今白首,未惯逢朱毂。

顾我应可怪,每来听不足。

形式: 古风

翻译

踏着石头感受泉水流淌,追寻源头深入幽静山谷。
泉水边有野人家,四周环绕着深深的竹林。
稻田在春天被泉水滋润,渠道环绕着茅草屋。
人们在这里生长,享受甘甜的泉水,种下美丽的树木。
流水声四季不断,日夜回荡在山间小道。
他们自言已经年老,不常遇见红尘富贵车马。
看到我来访,或许会感到奇怪,因为我总是听得不够满足。

注释

踏石:踩着石头。
弄:玩弄。
泉流:泉水流动。
寻源:寻找水源。
入:进入。
幽谷:深谷。
野人家:乡村人家。
深篁竹:茂密的竹林。
溉稻:灌溉稻田。
满:充满。
春畴:春天的田地。
鸣渠:流水声。
茅屋:简陋的小屋。
荫泉:在泉水下遮阴。
栽美木:种植树木。
潺湲:流水声。
无春冬:不分春夏。
响山曲:响彻山间。
白首:年老。
朱毂:华丽的车轮。
顾我:回头看我。
怪:感到奇怪。
每来:每次来访。
听不足:听不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幽谷泉》,描绘了诗人踏石寻泉,深入山谷的宁静景象。诗中通过“踏石弄泉流”和“寻源入幽谷”,展现了泉水源头的清幽与探索的乐趣。接着,“泉傍野人家”和“四面深篁竹”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野趣盎然,竹林环绕。

“溉稻满春畴,鸣渠绕茅屋”两句,写出了泉水灌溉农田的实用价值,以及茅屋旁流水声的和谐悦耳。诗人感慨“生长饮泉甘,荫泉栽美木”,泉水滋养着生命,也孕育了美好的自然环境。泉水“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四季常流,如同山间的永恒乐章。

最后,诗人以“自言今白首,未惯逢朱毂”表达自己对这种远离尘世喧嚣生活的向往,而“顾我应可怪,每来听不足”则流露出他对这幽谷泉声的喜爱,每次来访都不觉厌倦,反而感到满足和欣喜。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幽谷泉的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恬静生活的赞美和对尘世浮华的淡泊之情。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幽谷晚饮

一径入蒙密,已闻流水声。

行穿翠筱尽,忽见青山横。

山势抱幽谷,谷泉含石泓。

旁生嘉树林,上有好鸟鸣。

鸟语谷中静,树凉泉影清。

露蝉已嘒嘒,风溜时泠泠。

渴心不待饮,醉耳倾还醒。

嘉我二三友,偶同丘壑情。

环流席高荫,置酒当峥嵘。

是时新雨馀,日落山更明。

山色已可爱,泉声难久听。

安得白玉琴,写以朱丝绳。

形式: 古风

庭前两好树

庭前两好树,日夕欣相对。

风霜岁苦晚,枝叶常葱翠。

午眠背清阴,露坐荫高盖。

东城桃李月,车马倾阛阓。

而我不出门,依然伴憔悴。

荣华不随时,寂寞幸相慰。

君子固有常,小人多变态。

形式: 古风

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归滁阳(其一)

吾尝思醉翁,醉翁名自我。

山林本我性,章服偶包裹。

君恩未知报,进退奚为可。

自非因谗逐,决去焉能果。

前时永阳谪,谁与脱缰锁。

山气无四时,幽花常婀娜。

石泉咽然鸣,野艳笑而傞。

宾欢正諠哗,翁醉已岌峨。

我乐世所悲,众驰予坎轲。

惟兹三二子,嗜好其同颇。

因归谢岩石,为我刻其左。

形式: 古风

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归滁阳(其二)

吾尝思丰乐,魂梦不在身。

三年永阳谪,幽谷最来频。

谷口两三家,山泉为四邻。

但闻山泉声,岂识山意春。

春至换群物,花开思故人。

故人今何在,憔悴颍之滨。

人去山自绿,春归花更新。

空令谷中叟,笑我种花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