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三门(其一)

古寺香华迥寂寥,焚修报国化迷流。

英贤到此须回首,拨草瞻风笑点头。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翻译

古老的寺庙香气缭绕,显得格外寂静,修行之人以香火报效国家,洗涤心灵上的尘埃。
杰出的人物来到这里,应当回首反思,如同拨开杂草,感受清风,微笑着表示认同。

注释

古寺:古老的庙宇。
香华:焚烧的香和花,象征修行或祭祀。
迥寂寥:非常寂静。
焚修:焚烧香火以修行。
报国:报效国家。
化迷流:净化心灵,去除迷惑。
英贤:杰出的人物。
回首:回顾反思。
拨草:拨开杂草,比喻清除障碍。
瞻风:望着清风,寓意感受自然。
笑点头:微笑表示赞同或赞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庄重的古寺景象,"古寺香华迥寂寥",通过寺庙的寂静和缭绕的香烟,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焚修报国化迷流",暗示了僧人在此修行并非只为个人解脱,而是心系国家,试图以佛法引导世人走出困境。

"英贤到此须回首",诗人期待有才德之士能在此时反思,回顾历史与人生,这体现了对智者和英雄的敬仰。"拨草瞻风笑点头",则以轻松的动作描绘出智者在自然中领悟真理的场景,他们如同风中的草木,随风轻摇,寓示着智慧的启示和生活的哲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古寺为背景,寄寓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智者的赞美,展现出宋代禅宗诗人的独特视角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颂三门(其三)

道人活计若虚空,应物无心世岂同。

假立化城标宝所,暂时指客怀寰中。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颂古九十八首(其九十七)

古人遗意不留言,婆子台山著一边。

识得台山婆子了,赵州消息没休年。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颂古九十八首(其九十五)

鱼在岸时活不久,人落深渊当下亡。

川陆谁知同一性,恰如地狱与天堂。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颂古九十八首(其八十九)

飞空著地情依识,大地山河情识磨。

色空明暗无相似,挑起蛇时会也么。

形式: 偈颂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