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并序(其二十四)

生即巧风吹,死须业道过。

来去不相知,展脚阳坡卧。

只见生人悲,不闻鬼唱祸。

子细审三思,慈母莫生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超脱生死的态度,探讨了生命与死亡的本质。诗人通过“生即巧风吹,死须业道过”这两句,将生命比作轻盈的风,暗示生命的短暂与飘忽不定;而“死须业道过”,则暗示了死亡是因果报应的必然结果,充满了宿命论色彩。

接下来,“来去不相知,展脚阳坡卧”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生命从不知晓来处,也不知晓去向,只是静静地躺在阳光下的山坡上,仿佛在享受生命的宁静与自由。这种对生死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只见生人悲,不闻鬼唱祸”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生死的超脱。他似乎在说,活着的人只会悲伤,死去的人却不会抱怨或诅咒,暗示了死亡之后的平静与解脱。这不仅是对生死的一种哲学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对世间苦难的同情和对解脱的向往。

最后,“子细审三思,慈母莫生我”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反思和对母亲的复杂情感。他似乎在审视自己的存在,思考是否值得来到这个世界,这既是对生命价值的质疑,也是对母爱的深情回应。这句话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既有对生命的怀疑,也有对母爱的感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思想,探讨了生命、死亡、因果、解脱以及母爱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353)

王梵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 籍贯:卫州黎阳

相关古诗词

诗并序(其二十五)

佐史非台补,任官州县上。

未是好出身,丁儿避征防。

不虑弃家门,狗偷且求养。

每日求行案,寻常恐迸仗。

食即众厨餐,童儿更护当。

有事检案追,出帖付里正。

火急捉将来,险语唯须胱。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二十六)

前人心里怯,干唤愧曹长。

纸笔见续到,仍送一缣箱。

钱多早发遣,物少被颉颃。

解写除却名,楷赤将头放。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二十七)

得钱自吃用,留著匮里重。

一日厥摩师,空得纸钱送。

死入恶道中,量由罪根重。

埋向黄泉下,妻嫁别人用。

智者好思量,为他受枷棒。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二十八)

当乡何物贵,不过五里官。

县局南衙点,食并众厨餐。

文簿乡头执,馀者配杂看。

差科取高户,赋役数千般。

处分须平等,并檑出时难。

职任无禄料,专仰笔头钻。

管户无五百,雷同一概看。

愚者守直坐,黠者馺馺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