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

南山有菊,于采其英。谁从汝往,视我茕茕。

伊时之人,谁适有比。不与我谋,不知其已。

薄言采之,遵彼山曲。汝来迟迟,去我何速。

伊时之人,谁适与同。不与我好,殆其觏凶。

江汉滔滔,有楫有杭。谁以济此,中流且风。

嗟尔君子,时处时默。微云反覆,无伤尔足。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采菊》,通过对南山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情感和对友情的渴望。首句“南山有菊,于采其英”点出主题,诗人独自前往南山采摘菊花,暗示了内心的寂寞。接下来的诗句“谁从汝往,视我茕茕”表达了无人陪伴的落寞,诗人询问谁能理解他的孤独。

“伊时之人,谁适有比”进一步强调了与人共鸣的难寻,而“不与我谋,不知其已”则表达了对知己的期待。诗人一边采菊,一边感叹“薄言采之,遵彼山曲”,然而“汝来迟迟,去我何速”又揭示了友人离去的迅速,使他感到更加孤独。

“伊时之人,谁适与同”再次强调了孤独感,而“不与我好,殆其觏凶”则预示着没有朋友相伴可能会遭遇不幸。诗人接着借江汉滔滔的景象,表达困境中的无助,“有楫有杭,谁以济此,中流且风”,寻求援助却无人相助。

最后,诗人以“嗟尔君子,时处时默”寄语君子,希望他们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即使微云翻覆,也不要伤害到他们。“微云反覆,无伤尔足”象征着即使生活艰难,也希望朋友们能保持坚韧和明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采菊这一日常行为,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语言朴素,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金刀坑迎将家待追浆坑十馀户山农不至因题其壁

穷乡阻地险,篁竹啸夔魖。

恶少擅三窟,不承吏追呼。

老翁燕无凶,偃蹇坐里闾。

后生习闻见,官不禁权舆。

怀书斥长吏,持杖鏖公徒。

遂令五百里,化为豺豕墟。

古来沈牛羊,檄水臣鳄鱼。

猛虎剥文章,矧而民发肤。

哀哉奉其身,曾不如鸟乌。

破家县令手,南面天子除。

要能伐强梁,然后活茕孤。

属为民父母,未教忍先诛。

山川甚秀拔,人物亦诗书。

十室有忠信,此乡何独无。

形式: 古风

金陵

豪士阻江海,瓜分域中权。

真人开关梁,曾不费一弦。

六朝妙人物,蔓草萦寒烟。

至今哀江南,咏歌在渔船。

穷山虎豹穴,磨衲拥高年。

青天行日月,坐看磨蚁旋。

身将时共晚,道与世相捐。

犹能揽壮观,巨浸朝百川。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雨晴过石塘留宿赠大中供奉

长虹垂地若篆字,晴岫插天如画屏。

耕夫荷锄解袯襫,渔父晒网投笭箵。

子期闻笛正怀旧,车胤当窗方聚萤。

独卧萧斋已无月,夜深犹听读书声。

形式: 七言律诗

临河道中

村南村北禾黍黄,穿林入坞岐路长。

据鞍梦归在亲侧,弟妹妇女笑两厢。

甥侄跳梁暮堂下,惟我小女始扶床。

屋头扑枣烂盈㪷,嬉戏欢争挽衣裳。

觉来去家三百里,一园兔丝花气香。

可怜此物无根本,依草著木浪自芳。

风烟雨露非无力,年年结子飘路傍。

不如归种秋柏实,他日随我到冰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