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须举扇障西风,且付黄花一笑中。
渐喜卢㕙成两毙,仍愁蜂蚁起群雄。
未能长策辕从北,果有真儒辙岂东。
老我数奇何所用,快教儿辈学从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和蒋志父春风亭韵(其一)》。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春天的景色中,感受到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息,并将这种感觉与个人情怀相结合,表达了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寄托。
首句“不须举扇障西风”,是说不需要用扇子去挡住春天温柔的西风。这里的“西风”常常象征着春风,它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诗人似乎在享受这种自然之美。
接着,“且付黄花一笑中”,则是在说把自己暂时交给那正在盛开的黄色花朵中去,同时也是一种放松心情,沉浸于春天的欢乐之中。黄花可能是指油菜花等,在中国诗词中常用来描绘春意。
“渐喜卢㕙成两毙”,这里提到的是农业劳动的情景,“卢㕙”是一种古代农具,类似于锄头,用以翻土。诗人表达了对土地耕作后果实累累的喜悦,以及期待丰收的心情。
“仍愁蜂蚁起群雄”,尽管对农业劳动有所期待,但诗人心中也有一些忧虑,“蜂蚁”指的是勤劳的小昆虫,它们在春天开始活跃起来,象征着生机与竞争。这里的“群雄”可能暗喻着社会上层出不穷的英才,但诗人却感到一些不安。
“未能长策辕从北”,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不能像古时英雄那样,挥舞长矛,北征南战,有所作为而感到遗憾。这里的“长策”是古代武士用的兵器,“辕从北”则指的是随军出征。
“果有真儒辙岂东”,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找真正的学问,或者说理想的人生目标有一种向往。这里的“真儒”可能指的是真正的士大夫,“辙”则是车轮留下的痕迹,比喻行进的道路,“岂东”则是在探讨一种方向或归宿。
最后两句,“老我数奇何所用,快教儿辈学从戎”,诗人自叹年事已高,但仍感到自己的一些才能和经验还没有得到施展的地方。同时,他也在劝告后辈要学习军事知识,即使是老一辈的人,也希望能够传授一些东西给年轻一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享受,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个人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遗憾,以及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和寄托。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谁能草檄愈头风,有酒时时共一中。
莫把丹青羡苏武,且将玄白玩扬雄。
将军事在龙荒北,客子心驰马首东。
休笑晋朝人物少,犹知口不道和戎。
一老风流两社间,至今膏馥尚留残。
典刑已矣墨犹润,生死以之盟未寒。
淮海属心知士苦,山林投分只儒酸。
灯前掩袂空三叹,盍与传诸琬琰看。
前王千载后,奕代几人来。
汉事一抔土,湘祠数仞台。
山容青拱揖,树影绿周回。
客有登临者,犹存陟屺哀。
阅三十载墨犹新,公是当时第一人。
马革伏波惭立柱,羊裘严濑老垂纶。
观宾可以观其主,在子胜如在乃身。
多少汗颜君袖手,凭谁举酒问穹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