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萱桂

使君竟不住,萱桂徒栽种。

桂有留人名,萱无忘忧用。

不如江畔月,步步来相送。

形式: 古风

翻译

太守最终还是离开了,种下的萱草和桂树也没能留住他。
桂花虽有挽留人的美名,但萱草却无法实现忘忧的功效。
还不如江边的明月,一步一步地陪伴着送行。

注释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太守。
竟:最终,终于。
萱桂:萱草和桂树,萱草常被视为忘忧草,桂树则有留人之意。
徒:白白地,徒劳无功。
忘忧用:忘掉忧愁的作用。
江畔:江边。
步步:一步一步地。
相送:送行,陪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别萱桂》。诗中的“使君”指的是官员或贵族,而“竟不住”则表达了一种突然离去的情景。"萱"和"桂"都是植物,其中"萱"通常象征着平凡和低贱,"桂"则代表着高贵和芬芳。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比两种植物的不同命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使君竟不住,萱桂徒栽种。" 这两句表明尽管官员离去了,但仍旧留下了那些无用的栽培,如同栽种萱和桂一样。这也隐喻着世事的变迁和人间的情感。

"桂有留人名,萱无忘忧用。" 这两句则进一步指出,即使是高贵如桂,也有人愿意留恋其名;而平凡如萱,却连忘记烦恼的意义都没有。这两句深化了前文的情感,表达了一种对人世间荣华富贵与平淡无奇之间差别的感慨。

"不如江畔月,步步来相送。" 这最后一句则转向自然景象,通过月亮一步步地跟随着行者,来比喻那份离别之情。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柔情,还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萱和桂的比较,以及借助月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荣辱、忘怀与留恋等主题的深刻感悟。这也正是白居易诗风中常见的一种特点,即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深邃的情思。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

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

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吟四虽

酒酣后,歌歇时。请君添一酌,听我吟四虽。

年虽老,犹少于韦长史。命虽薄,犹胜于郑长水。

眼虽病,犹明于徐郎中。家虽贫,犹富于郭庶子。

省躬审分何侥倖,值酒逢歌且欢喜。

忘荣知足委天和,亦应得尽生生理。

形式: 古风

听弹古渌水

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

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

西窗竹阴下,竟日有馀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听琵琶劝殷协律酒

何堪朔塞胡关曲,又是秋天雨夜闻。

青冢葬时沙莽莽,乌孙愁处雪纷纷。

知君怕病推辞酒,故遣琵琶劝谏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