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雨翻盆晓未停,看山两眼几时青。
不知溪面添多少,水满方池涨绿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不断的夜雨带来的湿润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感受。
"夜雨翻盆晓未停" 一句,以动态的方式刻画出连绵不绝的夜雨,仿佛时间在这不断的滴答声中静止了。"翻盆"形象生动,传达了雨势之大。
"看山两眼几时青" 这句话则表露了诗人对于山色变幻的期待与关注。在久雨之后,山峦应该会呈现出更加鲜明的绿意。这里,"两眼"暗示诗人的专注与渴望,也许还有对自然美景的一种等待。
接下来的两句"不知溪面添多少,水满方池涨绿萍",进一步描绘了久雨后自然界的变化。"不知溪面添多少"表明了雨水的量超出了常人的预期,而"水满方池涨绿萍"则具体展现了雨后的景象:积水盈盈的池塘中,生长着茂盛的绿色苔藓。
整首诗通过对久雨带来的自然变迁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感体验。诗人不仅记录了外在景象,更捕捉到了内心世界中对于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怀。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带雨山云不肯明,草泥封径断人行。
竹林纵有鸟飞路,十日不闻鶗鴂声。
乞得禅房半日留,卧看岩雨泻清沟。
浮云岂是尘中物,又逐秋风天外游。
笋舆行处及春回,石里横斜亦见梅。
路细山长愁欲绝,可怜一笑向人开。
白雾苍烟暗九秋,殷床金吼抱山楼。
为霖未必浑三日,似有闲云伴我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