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阿育王寺住宿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首句“十里青青竹作围”,以“十里”形容竹林的辽阔,用“青青”描绘竹叶的翠绿,通过“作围”展现竹林围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次句“连天山色欲西飞”,将山色与天空相连,用“欲西飞”表达山色仿佛要向西方飘去的动态感,既展现了山色的壮美,也暗示了一种时间流逝、岁月更迭的意味。
后两句“不因国愤冲双鬓,便与支公老翠微”,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前一句“不因国愤冲双鬓”意味着如果不是因为国家的忧患,他的双鬓不会如此斑白,暗含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责任感。后一句“便与支公老翠微”则可能是指如果能够像东晋高僧支遁一样,在自然美景中安度晚年,或许能暂时忘却国事的烦恼,但这种逃避并非作者的本意,而是对现实无奈的一种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