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致政朱郎中适园林

南宫仙郎绿发翁,归来甲第荆城中。

翁家祖世有名德,至今孙子传清风。

园亭继继事营治,增华到此穷智工。

铺张百物各有职,峥嵘一界疑壶宫。

清明过去春事老,林丛暗绿阴相通。

朱栏曲槛巧晖映,晓风夜露香溟濛。

溪鱼野鸟乐晴昊,碧萝怪石依长松。

方城清泚虽可濯,主人缨上尘久空。

年年三日纵士女,观游思与乡人同。

及时娱乐日月迈,肯使蟋蟀悲晋公。

阁书深藏一万轴,牙签锦带严编封。

脱巾解屦游览倦,燕坐自有黄卷功。

三年羁客偶幸至,归来搔首嗟蒿蓬。

生涯适意最难事,安用勋业铭鼎钟。

乡人勿笑翁不出,门外势利方憧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南宫仙郎绿发翁”的人物,他归隐于荆城中的甲第,其家族世代有名望,子孙传承着清风正气。园亭的营造充满智慧与匠心,各种装饰物各司其职,构建出如同壶宫般的精致景象。随着清明时节的过去,春天的气息逐渐消散,林木郁郁葱葱,相互遮掩。朱红色的栏杆和弯曲的台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晨风与夜晚的露水使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

溪流中的鱼儿和野外的鸟儿在晴朗的天空下自由自在地嬉戏,碧绿的藤蔓缠绕着怪石,依附在高大的松树上。清澈的方城之水可以用来洗涤,但主人的帽带上已无尘埃,表明他远离了世俗的纷扰。每年的三日,主人会放纵士女们前来游玩,希望能与乡亲共享欢乐,珍惜当下,不让时光匆匆流逝,也不让蟋蟀的哀鸣成为晋公的写照。

书房内藏书丰富,排列整齐,每本书都以象牙签标记,封面绣有精美的图案。在游览之后,主人选择静坐,阅读书籍,汲取知识。作为三年羁客偶然来访的我,看到他的生活如此适意,不禁感叹,这样的生活状态才是最难得的,又何必追求功名利禄,将其铭刻于鼎钟之上呢?乡人们无需嘲笑他不出仕,因为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权势与欲望的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述南宫仙郎绿发翁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乡邻的关怀,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赏和向往。

收录诗词(249)

刘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穆道士

离石道士心迹间,学行已老犹少年。

昔游京师友豪贵,声名成就来淮山。

恬然颇已厌俗累,靖馆严密谐新安。

朝真香火俨昼殿,步虚声谣铿夜坛。

六甲星辰逆祸福,一炉龙虎谁神仙。

北州有客性疏野,误为世网相拘牵。

时来与子款谭晤,闲心慰惬愁病蠲。

曾将出处大计说,闻吾至论颔曰然。

东风满江春潋滟,孤帆晓挂荆州船。

他年会合未可约,访子应在蓬莱颠。

形式: 古风

次韵晋陵吴秀才传见贶

道卿诗思清如水,披衣霜夜吟寒星。

意深调苦悲万古,平明寄与钟子听。

北窗病客爽心骨,若饮甘露枯肠盈。

嗟夫世故玩形器,智者营役奔风霆。

区畛大小各尔志,不可慕者鸿冥冥。

吾于世珍粗有觉,未逢烛理瘖不鸣。

短篇讲好聊写意,弱赵安敢当秦兵。

形式: 古风

小孤山

万山逶迤起彭泽,齐驱拥立江东隅。

水西平地旷千里,惟此一峰高且孤。

气严势峭郁独立,意不与彼为朋徒。

夹水对峙寡当众,众色愧惨惊顽粗。

天公结融若有意,以此壮我淮甸无。

青天长剑倚千丈,碧玉大笋巍一株。

古今画工昩好恶,峨眉雁荡争为图。

方言讹传楚俗鬼,立庙更以孤为姑。

我行不暇谕父老,正是北风吹舳舻。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自福严至后洞记柳书弥陀碑

一盂僧粥三鸣鸡,渐望天角生晴曦。

积阴凝霭不得肆,荡滉破散争纷披。

清明物象各有职,如再开辟平艰危。

游人襟韵廓以喜,晓指后洞都忘疲。

小楚亭北望明灭,宛宛一径微如丝。

问云般舟道场路,从此亭背无险巇。

寺久荒寂无足往,念有子厚弥陀碑。

独趋一里转岩腹,剥粉败赤逢门楣。

村童门关语嘲哳,似云乞米僧未归。

亭亭故碑立青玉,覆以老屋疏且攲。

常嗟古人不可见,尚喜书法存于斯。

世言书字出心画,体制类彼人所为。

子厚少年颇疏隽,字合飘逸狂不羁。

胡为气质反端厚,至今观者多有疑。

或云彼以窜逐久,气志软熟非前时。

又云高才尚薄世,故独立法无所师。

吾嗟世俗日无理,好恶不正论苦畀。

臆决万事岂独此,此书何愧人不知。

碑阴三百四十字,疏瘦劲丽何精奇。

九十三人姓名具,陈缵宝历元年题。

云此柳书一碑者,元和三年刊厥辞。

至是二月始建立,都其事者杨与倪。

尘蒙壁碍世未见,自我访寻初爱之。

嗟物晦显似有数,恨不从事毡与槌。

巉岩西山邃无数,行及二寺方晨炊。

东南溪磴斗孤绝,下及平壑如悬梯。

南朝佛子谓慧海,卜庵于此存遗基。

鬼神馈食以车运,石崖辙迹如在泥。

智不足以尽万物,敢决真伪论是非。

老僧夜语亦有理,明发策杖犹迟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