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七十七)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十月时。

寒日无光天色远,阴云不动柳丝垂。

园林叶尽鸟未散,道路风多人更稀。

满目时光口难道,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爱写诗,写诗是他十月份的生活常态。
寒冷的日子没有阳光,天空显得格外遥远,乌云静止不动,只有柳条低垂。
园林中树叶落尽,但鸟儿还未全部飞散,道路上风大,行人更是稀少。
满眼所见都是这秋景,怎能说欧阳修只是爱写诗呢?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爱吟诗:热爱写诗。
十月时:秋季,古人以农历十月为深秋。
寒日:寒冷的太阳。
阴云:阴沉的云彩。
柳丝垂:形容柳树在秋风中的飘摇。
园林叶尽:园林里的树叶都落完了。
道路风多:路上刮着大风。
时光:指秋天的景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第七十七首,邵雍以诗表达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景象的观察。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表明诗人并不是单纯为了写诗而写诗,而是诗源于他的生活体验。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色:寒日无光,天色显得遥远;阴云低垂,柳丝静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园林叶尽鸟未散”写出了秋意渐浓,树叶凋零,但鸟儿仍未离去,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活力。而“道路风多,人更稀”则描绘了行人稀少,秋风吹过空荡的道路,增添了季节的萧瑟感。最后,诗人以“满目时光口难道,尧夫非是爱吟诗”作结,强调他所写的诗并非随意之作,而是对眼前时光的感慨和领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自我表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十)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天津伫立时。

有意水声千古在,无情山色四边围。

孤鸿远入晴烟去,双鹭斜穿禁柳飞。

景物不妨闲自适,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七十二)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顾时。

若有意时非语话,都无情处是肝脾。

方将忧己到未到,何暇责人知不知。

因喜圣贤用心远,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一三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慎动时。

枉道干名名亦失,怫民从欲欲还隳。

号为贤者能从善,名曰小人须饰非。

大佞似忠非易辩,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二十七)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登阁时。

往事千年徒渺漭,斜阳一片漫光辉。

伊川洛川水似线,太室少室峰如锥。

争者从来是闲气,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