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蒋云启之湘中

出门歧路分,愿往不辞勤。

萤影侵湘月,蝉声隔楚云。

频烧霜后箨,多饭雨中蕡。

若过黄陵庙,椒浆奠小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踏上歧路各分道,决心前行不畏辛劳。
萤火虫的光映入湘江月,蝉鸣声穿越楚地的云层。
频繁焚烧秋后的竹壳,雨中仍尽力饱餐谷实。
如果路过黄陵庙,定会献上椒浆祭奠湘妃。

注释

歧路:岔路口,比喻人生的不同选择。
勤:勤劳,努力。
萤影:萤火虫的微光照亮。
湘月:湘江上的月亮。
隔:阻隔,这里指距离遥远。
楚云:楚地的云,可能象征远方。
烧:焚烧。
箨:竹子的皮,这里指竹壳。
饭:吃。
蕡:谷实,泛指粮食。
黄陵庙:古代祭祀湘妃的地方。
椒浆:用椒制成的祭品,表示敬意。
小君:对湘妃的尊称。

鉴赏

这首宋诗《送蒋云启之湘中》是周弼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蒋云启远行湘中的深深祝愿和离别之情。首句“出门歧路分”,描绘了分别时的场景,暗示了前方未知的道路和选择;“愿往不辞勤”则传达出对友人坚定决心和辛勤努力的鼓励。

接下来的两句“萤影侵湘月,蝉声隔楚云”,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湘中夜晚的寂静与深远,萤火虫的微光与湘江月色交织,蝉鸣声穿越楚地的云层,显得孤独而富有诗意,寓言了友人此行的寂寞旅程。

“频烧霜后箨,多饭雨中蕡”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寓意他在旅途中的艰辛,希望他能适时休息,多吃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这里,“箨”指竹笋,“蕡”指谷实,都象征着生活的必需品。

最后,诗人以“若过黄陵庙,椒浆奠小君”收尾,祝愿蒋云启如果经过黄陵庙,不要忘记祭奠那里的小君(可能是指湘妃或当地神祇),这既是对友人行程安全的祈福,也寄托了深厚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展现了送别的深情与对友人的殷切期望。

收录诗词(203)

周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僧归旧隐

自言归去后,只在故山边。

纱帽临溪盥,铜瓶傍水禅。

昼闲松塔雨,春尽草堂烟。

何故相抛舍,沉浮逐世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僧妙通游平江万寿

故乡离几日,何处蹑秋陵。

梵叶床头树,唐衣壁面僧。

雨花粘旧锡,风箨扫寒簦。

新偈期相寄,呵弹破小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浣沙秋日五首(其五)

清溪楼阁暮沉沉,不觉登临夜欲深。

几处捲帘催酒笛,谁家闭户捣衣砧。

一朝野雾三朝湿,十日江天九日阴。

暗喜碍人公事少,自来收拾送秋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浣沙秋日五首(其四)

自惭尸素尝多暇,未放秋风变楚颜。

一梦别离抛白水,三年端的守青山。

野鸡避鹘遮雏去,沙翮衔鱼趁母还。

纵有乱愁消遣尽,淡云残日共人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