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素灵失律诈风流,强把芳菲半载偷。

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

谢莲色淡争堪种,陶菊香秾亦合羞。

谁道金风能肃物,因何厚薄不相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木芙蓉》由唐代末年至宋代初期的诗人刘兼所作,通过对木芙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独特见解。

首联“素灵失律诈风流,强把芳菲半载偷。”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木芙蓉比作欺骗了自然规律的精灵,强行将春天的芬芳之美延续至半年之久,展现出木芙蓉生命力的顽强与美丽。

颔联“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进一步描绘了木芙蓉在严霜之夜依然茂盛生长的坚韧形象,以及在秋日里如火般热烈绽放的壮观景象,体现了木芙蓉在逆境中绽放出的生命力和美丽。

颈联“谢莲色淡争堪种,陶菊香秾亦合羞。”通过对比,将木芙蓉与莲花、菊花进行比较,指出木芙蓉虽然颜色不如莲花鲜艳,香气也不及菊花浓郁,但其独特的美态和坚韧的生命力,足以让莲花和菊花感到羞愧,表达了对木芙蓉独特魅力的赞美。

尾联“谁道金风能肃物,因何厚薄不相侔。”提出了一个问题,即金风(秋风)是否真的能够使万物凋零,并且为什么不同事物面对同样的季节变化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一问句引人深思,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存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背后深层次哲学思考的兴趣。

综上所述,《木芙蓉》一诗通过对木芙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木芙蓉独特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哲学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81)

刘兼(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新蝉

齐女屏帏失旧容,侍中冠冕有芳踪。

翅翻晚鬓寻香露,声引秋丝逐远风。

旅馆听时髭欲白,戍楼闻处叶多红。

只知送恨添愁事,谁见凌霄羽蜕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晨鸡

朱冠金距綵毛身,昧爽高声已报晨。

作瑞莫惭先贡楚,擅场须信独推秦。

淮南也伴升仙犬,函谷曾容借晓人。

此日卑栖随饮啄,宰君驱我亦相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秋夕书怀呈戎州郎中(其一)

素律初回枕簟凉,松风飘泊入华堂。

谈鸡寂默纱窗静,梦蝶萧条玉漏长。

归去水云多阻隔,别来情绪足悲伤。

霜砧月笛休相引,只有离襟泪两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重阳感怀二首(其二)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

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