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鄙句之明日舟次梅口南枝已有春意复次知府秘书赠行高韵

晏温解船去,暮夜舣船歇。

横斜隘梅村,玉蓓粲将发。

城中三辅豪,指日承明谒。

高怀妙康济,未试君前笏。

周南又小春,微温入花骨。

我瞻浮丘亭,山高璿柄没。

飞鸟正飘荡,空绕南枝月。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翻译

晏温解开船只离开,夜晚时分停靠在岸边。
横斜的梅树夹杂在村庄间,洁白的花朵即将绽放。
城中的权贵们,期待着明日朝见天子。
高尚的情怀和卓越的才能,还未在你面前展示过。
春天来到周南地区,微暖的气息渗透进花蕊。
我遥望浮丘亭,山峰高耸,太阳已沉没不见。
飞翔的鸟儿在空中盘旋,围绕着南边的树枝,映照着月光。

注释

晏温:人名,可能为诗人。
解船去:解开缆绳,离开船只。
暮夜:傍晚或夜晚。
舣船歇:停船休息。
隘梅村:狭窄的梅花村。
玉蓓:形容洁白的花朵。
承明:古代宫殿中明亮的地方,代指朝廷。
高怀:高尚的情怀。
妙康济:卓越的才能,能济世救人。
周南:古地名,方位词。
花骨:花朵含苞待放的状态。
浮丘亭:地名,可能有亭子。
山高璿柄没:形容太阳落山,山峰高耸。
飞鸟:飞翔的鸟儿。
南枝月:南边的树枝上挂着的月亮。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范成大在舟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首二句“晏温解船去,暮夜舣船歇”写出了船行的节奏,傍晚时分停泊于梅村,夜晚来临。接下来,“横斜隘梅村,玉蓓粲将发”描绘了梅树在月光下横斜的姿态,以及花朵即将绽放的景象,充满了生机。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京城的期待和对自己才能的信心:“城中三辅豪,指日承明谒”,暗示自己将很快在朝廷有所作为。然而,他并未急于求成,而是保持着高远的志向和济世的智慧:“高怀妙康济,未试君前笏”。

“周南又小春,微温入花骨”进一步点出季节转换,春天的气息已悄然渗入花朵之中。最后两句“我瞻浮丘亭,山高璿柄没。飞鸟正飘荡,空绕南枝月”,诗人遥望远方的浮丘亭,感叹山势高峻,而自己如同飞鸟般漂泊不定,只能空自围绕着南枝上的月色盘旋。

整首诗以景寓情,既有对旅途的描绘,又有对未来的憧憬和自我期许,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寄题毛君先生莲华峰庵

天台一万八千丈,莲华峰在诸峰上。

峰前结屋屋打头,独有幽人自来往。

湖海云游二十春,归来还作住庵人。

漫山苦荬食不尽,绕屋长松为四邻。

丹诀三千满云笈,往来且喜无交涉。

清晨石上一炉香,此时天地皆欣合。

我衰无力供樵苏,尚能相伴煖团蒲。

但愿瘦筇缘未断,会把莲峰分一半。

形式: 古风

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欲辨已忘言,不为醒者道。

使君青箱家,文史装怀抱。

平生名教乐,双旌不满笑。

忽乘雪溪兴,来舣秦淮棹。

丘亭客漂泊,夜夜短檠照。

人云太痴绝,我自斲轮妙。

今朝樯竿起,昨梦绕閤皂。

云有百尺楼,归寄北窗傲。

滴露紬朱黄,拂尘静缃缥。

想当呻毕时,宁复羡腾趠。

古心千载事,俗眼讵能料。

萧滩富还往,取友必同调。

一张复一弛,酿秫助歌啸。

形式: 古风

寄题向抚州采菊亭

一叶起秋色,众绿凋岁华。

耿耿霜露侧,馀此黄金葩。

西风满天地,孤芳照尘沙。

殷勤开小筑,花气日夕嘉。

落英楚累手,东篱陶令家。

两穷偶寓意,岂必真爱花。

不如亭中人,一笑了天涯。

采采勿虚度,门前欲高牙。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寄题莫氏椿桂堂

君不见衣冠盛事今犹昔,前说燕山后崇德。

联翩五组带天香,世上籯金贱如砾。

他年诗礼到云来,日日高堂称寿杯。

桂长孙枝椿不老,却比窦家应更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