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

来为人所爱,去为人所思。

君看文与高,慈惠蜀之师。

至今窟中像,凛凛建立时。

知非伯有室,定是桐乡祠。

蜀人爱二公,远与千载期。

其间几灰劫,付与一炬吹。

保此岁峥嵘,不动山四维。

东家好邻里,岂任恶少窥。

祠前二古柏,外乾中不萎。

勿作剪伐想,恐是神明遗。

可怜墙壁间,峨冠剑拄颐。

烈士不平气,好在淮西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为众人所喜爱,又被人深深怀念。
你看文与高,蜀地的慈善导师。
直到今日,洞中的塑像,依旧威严矗立。
这雕像并非伯有的居所,而是桐乡的祠堂。
蜀地的人们敬爱这两位先贤,期待他们的精神千秋万代。
历经多次灾难,只剩下一炬灰烬。
但祠堂年年屹立,不随山川动摇。
东邻的和睦,不容恶少侵扰。
祠堂前的两棵古柏,外表干枯但内心生机勃勃。
切勿有砍伐之意,它们可能是神明的馈赠。
可惜墙上留下的痕迹,仿佛他们峨冠佩剑,神情庄重。
烈士的不屈精神,永载淮西的石碑上。

注释

为:被。
文与高:两位人物的名字。
慈惠:慈善和恩惠。
窟中像:洞中的塑像。
伯有:古人名,此处借指祠堂。
桐乡祠:以桐乡命名的祠堂。
千载期:千年的期待。
灰劫:多次灾难后的遗迹。
峥嵘:形容岁月艰难,也指岁月漫长。
四维:四方,这里指天地四方。
恶少:品行恶劣的年轻人。
古柏:古老的柏树。
神明遗:神灵的馈赠。
峨冠剑拄颐:形容塑像的威仪。
淮西碑:淮西地区的石碑,可能记载着他们的事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以及他与蜀地人民之间的情感联系。诗中“来为人所爱,去为人所思”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人物生前死后的怀念之情。这位人物很可能是一位受到敬重的官员或是有德行的人物,因为他们被比作“文与高”,而且有“慈惠蜀之师”的称号,显示出其在民间的良好形象和教育者的角色。

至今窟中像,凛凛建立时。这两句通过对寺庙中塑像的描绘,强调了这位人物崇高的地位以及他被后人长久纪念的事实。接着“知非伯有室,定是桐乡祠”进一步确认了这个形象所在之处。

蜀人爱二公,远与千载期。这句表达了人民对这两位(可能是同时代的另一位受敬重的人物)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跨越了千年时光,显示出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持久影响。

其间几灰劫,付与一炬吹。保此岁峥嵘,不动山四维。这两句中,“几灰劫”可能指某个重大事件或考验,而“付与一炬吹”则表达了对这位人物不朽事迹的传承和纪念。最后,通过“保此岁峥嵘,不动山四维”,诗人强调了这种记忆和敬仰应被永久保存,不受外界干扰。

东家好邻里,岂任恶少窥。这两句转换了话题,可能是在描绘一个安宁的居住环境,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警觉,防止不良分子破坏这份平静。

接下来的“祠前二古柏,外乾中不萎”则是对寺庙前两棵长存的古柏树的描绘,通过这些不凋谢的老树来象征着历史的连续性和永恒的记忆。勿作剪伐想,恐是神明遗。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珍惜,以及对潜在破坏行为的忧虑,因为这些古柏可能与神圣或历史人物有关。

最后,“可怜墙壁间,峨冠剑拄颐。烈士不平气,好在淮西碑。”这几句通过对墙壁、峨冠和剑的描绘,展示了一位英雄人物的形象,以及他未能得到公正评价的悲剧。这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上某些不公正事件或人物遭遇的同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崇高地位和人民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历史记忆的尊重,以及对那些在历史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示郡南二孙

虞初秘府六百本,老子柱下五千言。

吾家道学天生种,端有斯文示子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礼殿圣贤图

成都名画窟,所至妙宫墙。

风流五代馀,轨躅参隋唐。

其间礼殿晋画为鼻祖,未数后来鸿雁行。

画者果谁欤,或云名收人姓张。

右军问蜀守,墨帖求缣缃。

乃知前辈人,不爱时世妆。

范琼杜措李怀衮,仙荒佛怪驱喝雷电笔意窥渺茫。

不若收所画,上自皮羽之服下至垂衣裳。

盘古众支派,帝霸皇与王。

君臣分圣贤,有如虎豹龙凤殊文章。

视之若有见,日月星象空中垂耿光。

听之如有闻,衔牙玉佩鸣以锵。

三古以降历今世,视听所感犹一堂。

乃知此画自神品,碌碌馀子非所望。

吾道久已屈,二氏争颉颃。

岂唯牧也见绌馀子下,而有公议老我双鬓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伊川祠呈程咏之

弹我清风弦,酌我明月樽。

栖迟元祐鬼,零落伊水魂。

金玉百世师,丹青几代孙。

冰雪耀荒谷,云雾迷空村。

斯人阨衰世,吾道谁与论。

仙人白石溪,夫子青山根。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再次韵计教授

糟丘尽醉国人狂,谁似东家礼义乡。

万卷短檠磨岁月,一生寒砚敌冰霜。

饭牛坐待扶桑白,战马初归塞草黄。

奏牍三千君未晚,殿帏正要上书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