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问谢张纲,依凭恃堞长。

获三当战狩,用一胜千羊。

冰渡忧濡尾,风嗥乐在梁。

莫言无粹白,九尾荐佳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何必询问谢张纲,城墙依靠是屏障。
狩猎得胜靠三人,一击就能赢千羊。
过冰河担忧尾巴湿,风中狼嚎自得其乐。
别说没有纯白色,九尾狐狸献吉祥。

注释

谢张纲:历史人物,此处可能象征坚强的依靠。
堞长:城墙,比喻坚固的防御。
获三:指三个人的力量或策略。
战狩:狩猎战斗。
用一:一次行动。
千羊:比喻大量敌人或胜利。
冰渡:寒冷的河流,形容艰难环境。
忧濡尾:担心尾巴被水打湿。
风嗥:风吹过时狼的嚎叫。
在梁:在屋顶上,比喻高处得意。
无粹白:没有纯白的狐狸,可能象征不完美的事物。
九尾:在中国文化中,九尾狐被视为吉祥之物。
荐佳祥:献出吉祥的预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狐狸形象常在中国文化中与智慧、机巧联系在一起,而这里则更多地展现了它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生存智慧。

"安问谢张纲,依凭恃堞长" 这两句通过对狐狸栖息于古树断梗之间的情景描写,传达了一种安稳和隐逸之意。这里的“恃堞”指的是树木的断枝,而“长”则形容其悠长,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静谧生活的向往。

"获三当战狩,用一胜千羊" 这两句则通过狐狸狩猎的场景,展示了它的机智和捕食技巧。这里的“获三”可能指的是狐狸三次成功狩猎,而“用一胜千羊”则形容其以一当十,即一次捕捉就如同得到千只羊一般,体现了狐狸的聪明和能力。

"冰渡忧濡尾,风嗥乐在梁" 这两句诗通过对狐狸在严寒中过河、尾巴沾湿,以及它在风中快乐地叫嚣的情形描绘,展现了狐狸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这里的“冰渡”、“忧濡尾”表达了一种对严酷自然条件下生物生存状态的同情,而“风嗥乐在梁”则传递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情感。

"莫言无粹白,九尾荐佳祥" 最后两句诗则以美好的祝愿结束,全诗通过对狐狸生动形象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和吉祥之美好寓意。这里的“莫言无粹白”可能是在强调一种纯洁无瑕的境界,而“九尾荐佳祥”则是对狐狸形象的最高赞誉,传说中的九尾狐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智慧和吉庆。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观察力,更通过生动的自然形象和富有象征意义的动物行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美好情怀。

收录诗词(157)

丁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更字公言。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 字:谓之
  •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 生卒年:966-1037

相关古诗词

雄文彰炳变,麟史载于菟。

莫负编须勇,须怀履尾虞。

耻将豺共弃,忍与兕为徒。

啸谷非威怒,风从慑万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虎丘

久尘黄阁侍威颜,忽拥高牙出帝关。

玉佩乍辞文石陛,锦衣重到虎丘山。

仙飙时傍潺湲起,珍羽多从杳霭还。

官大宠深难得暇,林泉怀旧是偷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莫羡双南美,休贪九牧珍。

入怀宁让粟,攫市不防人。

越冶模良弼,燕台礼上宾。

徒誇满堂富,永胜一经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鱼(其一)

戏叶复依蒲,登龙是去途。

何烦垂翡翠,未肯畏鹈鹕。

已负吞舟大,终无涸辙虞。

濠梁宁足乐,相忘在江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