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深情寄托。诗人通过对积水、门前岸边、浮萍、小艇等景物的精妙描绘,展现出一片清幽自在的世界。
"积水涵虚上下清" 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的基调,积水如镜,清澈见底,给人一种宁静与深远之感。接着"几家门静岸痕平",则进一步描绘出一幅幽静的村居生活图景,几户人家的门前,静谧无声,岸边的痕迹也被岁月磨平,透露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平淡。
"浮萍破处见山影" 中的"浮萍"可能指的是水面上的落叶或是泛舟之物,它们在水面上破裂的地方,映出了远处山峦的轮廓。这种景象既美化了自然,也寓意着诗人内心对远方山川的向往和眷恋。
"小艇归时闻棹声" 描写了一个时间点——黄昏时分,小船归航的声音在空中回荡,增添了一份归属感和温馨感。这里的小艇不仅是行走于水面的工具,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宁和。
"入郭僧寻尘里去" 这一句,诗人描写了僧侣进入市镇,在尘世间寻找精神寄托的情景。它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净土的心境,表达了对佛法的追求和对心灵平静的渴望。
"过桥人似鉴中行" 则是从视觉效果上描绘人们在桥上的身影,如同镜中映出的行者一般。这里的"鉴"不仅指的是镜子,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澈与明晰。
最后两句"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林碍月生",则是对自然界的进一步抒情。诗人感谢那短暂的秋雨,它为大地增添了一层秋意,使景物更加鲜明动人。而"莫放修林碍月生"则是在告诫不要让杂乱的林间阻挡了月光的流露,希望保持心灵和自然的纯净与和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平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
不详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朱屋雕屏展,红筵绣箔遮。
傍云灯作斗,近树綵成花。
风月胜千夜,笙歌如一家。
人丛妨过马,天色误啼鸦。
铜漏春声换,银潢晓影斜。
楼前山未卸,火气烘朝霞。
此心常欲老林丘,去意徘徊夜更留。
万客只贪门外过,少人知有洞中游。
春来犹见龙孙出,静里微闻石乳流。
涧水送花通阁底,寺钟催月落岩头。
暂时清梦生危枕,明日浓尘拥敝辀。
南是符阳北长举,所嗟不属古江州。
春后银鱼霜后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乌啼东南枝,危巢雏五六。
心在安巢枝,一日千往复。
脱网得群食,入口不入腹。
穷生俾反哺,岂能报成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