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泾州以所得李士衡观察家号蟾蜍砚其下刻云天宝八年冬端州刺史李元德灵卵石造示刘原甫原甫方与予饮辨云天宝称载此称年伪也遂作诗予与江邻几诸君和之

砚如刳蟆腹如月,又若剖瓢萌强发。

镌题天宝年造之,刺氏李元传自越。

刳蟆剖瓢我莫分,称载作年初辩君。

君虽能辩犹曰宝,宝兹伪物吾何云。

仰天大笑饮君酒,砚真砚伪休开口。

愿封漆匣还与侯,请共江翁独持守。

形式: 古风

翻译

砚台形似蛤蟆腹,月牙般明亮,又像剖开的瓢,生命力顽强地展现。
上面刻着天宝年的制造标记,出自李姓主人之手,他从越地而来。
我分辨不出这砚台的真假,只能根据年份来判断你的说法。
你虽然能辨别,但这是假货,对于这样的东西我无话可说。
仰头大笑,饮下你的酒,砚台真伪无需再争论。
我愿意将它密封在漆盒中,赠予你,只愿江翁一人保管。

注释

砚如刳蟆:形容砚台形状像蛤蟆。
腹如月:比喻砚台表面光滑如月牙。
镌题:雕刻标记。
天宝年造:天宝年间制作。
刺氏李元:姓李的主人。
自越:来自越地。
初辩君:根据最初判断。
宝兹伪物:珍视这个假物。
伪物:假货。
何云:说什么好呢。
休开口:不必再说什么。
漆匣:密封的漆盒。
江翁:江边的老翁。
持守:保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名为《和刘泾州辨李士衡砚》。诗中描述了一方奇特的砚台,形似蛤蟆腹,如弯月,又似剖开的瓢,底部刻有天宝八年的字样,说是李元德在端州刺史任上所制。诗人对砚台的年代提出质疑,认为标注的“天宝”年号可能是伪造的。

诗人通过“砚真砚伪休开口”的诗句,表达出对砚台真伪的辨析态度,主张不轻易下定论。他甚至开玩笑地表示愿意将砚台封存于漆匣中,归还给刘泾州,并希望与江邻几等人共同守护这个砚台,体现了对文物的珍视和对历史的尊重。

整首诗语言简洁,寓言性强,通过对砚台的描绘和讨论,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痕迹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刘牧殿丞通判建州

平生交游少,海内寡与期。

识君且恨晚,一见已将离。

人言何嗟别,曾此非旧知。

借曰匪我旧,亦既接音词。

譬彼空林鸟,止息偶同枝。

忽有振翮去,尚尔鸣声悲。

我今临流送,安顾俗所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刘原甫观相国寺净土杨惠之塑像吴道子画又越僧鼓琴闽僧写真予解其诧

吾侪来都下,将踰三十春。

不闻此画塑,想子得亦新。

兹寺临大道,常多车马尘。

设如前日手,晦昧已惑人。

曷分今与古,曷辩伪与真。

闽缁图凤姿,越释弹龙唇。

但知五彩烂,徒谓五音淳。

熟识商声高,孰惊眸子神。

不能评谱品,索玉翻得珉。

二君才调高,言若羽翮振。

将令寻常工,千岁传不泯。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刘薛二君过予遇雨

猛雨迫好鸟,止我屋室隅。

是时有刘薛,亦既此焉俱。

我厩秣尔马,我厨饭尔奴。

二人乃可语,因观尔马图。

古笔得神妙,俗工非所模。

收图雨且止,鸟飞当驾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刘彝秀才归江南

凤鸟不受笯,麒麟宁受靽。

君思此二物,中夜忽兴叹。

况值南风来,袭兰归楚岸。

形式: 古风 押[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