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上人

五蕴已空诸漏尽,冢间行道十年馀。

吟成南国碧云句,读遍西方贝叶书。

清论弥天居士伏,高情出世俗流疏。

问师心法都无语,笑指孤云在太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五蕴皆空,烦恼已尽,我在墓地间修行了十多年。
我创作了许多南方诗意的句子,研读过西方佛经无数卷。
清高的议论让居士们折服,我的情感超脱世俗的纷扰。
向老师询问佛法真谛,他却沉默不语,只是笑着指向天边孤独的云彩。

注释

五蕴:佛教术语,指色、受、想、行、识五种心理现象。
空:佛教中表示超越世俗概念的境界。
冢间:墓地间,指修行者的生活环境。
十年馀:十多年,表示时间之长。
南国:泛指南方地区,这里可能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碧云句:比喻富有诗意的语言。
西方:佛教中的西方净土,也指佛经。
贝叶书:古代印度用贝多罗树叶写成的佛经。
弥天:满天,形容议论广泛或高深。
居士:信奉佛教的在家修行者。
世俗流疏:超脱世俗,不随流俗。
心法:佛教中指修行的心要法门。
太虚:天空,象征宇宙或佛法的广大无边。

鉴赏

这首诗是出自宋代诗人杨亿之手,名为《威上人》。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超脱尘世、达观自在的禅意。

"五蕴已空诸漏尽,冢间行道十年馀。" 这两句表明诗人已经放下了世间的一切欲望和烦恼,如同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最终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吟成南国碧云句,读遍西方贝叶书。" 这里“南国碧云”可能指的是一种清新的境界,而“西方贝叶书”则象征着佛家典籍的深邃与丰富。诗人通过吟诵和阅读这些高远的知识,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清论弥天居士伏,高情出世俗流疏。"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禅意,他的思想如同清风般纯洁无瑕,超越了世间的常规,而他的情感也因此而显得格外高远,不为尘世所羁绊。

"问师心法都无语,笑指孤云在太虚。" 最后两句则透露出一种禅宗特有的对话方式,即通过问答来体悟佛理,但诗人却选择了沉默,用笑容和手势来表达那无法言传的真理,而“孤云在太虚”则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然。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展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禅宗思想的融入,杨亿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解脱和真理追求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威道人归乡

闻法灵山真佛子,驰名南国本诗流。

二林曾有香灯约,一钵因为辇毂游。

尘土化衣慵驻锡,江湖收潦忆归舟。

何年应制登麟殿,犀柄谈空对冕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宣召赴龙图阁观太宗御书应制

非烟葱蔚苍龙阙,紫府深沉大帝居。

群玉中天开策府,神龟温洛荐图书。

珠宫岑寂经行处,金简荧煌拭目初。

曾是先朝受恩者,因探禹穴涕涟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度支梁谏议请病告以诗寄之

经旬不谒未央宫,宴坐将谁笑语同。

蜀郡相如非避事,净名居士欲谈空。

门前宾客窥行马,箧里方书拾蠹虫。

西省旧僚疏会面,顿惊鄙吝满胸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其四)

美疢漳滨卧,营魂东岱归。

故人空渍酒,侍史罢薰衣。

画像留家庙,铭旌出帝畿。

浮生除寿考,享福似君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