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处世能求出世心,石坛深夜礼星辰。
遍游五岳求真诀,独向三清有主人。
妙笔曾开天日晓,悬壶常锁洞山春。
不知何事飞符动,又见荒林聚鬼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李得柔修炼求仙的境界。开篇“处世能求出世心,石坛深夜礼星辰”,表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至高无上的向往。在黑暗的夜晚,于寂静的石坛上对着璀璨闪烁的星辰行礼,体现了一种敬畏自然和宇宙之心。
接着“遍游五岳求真诀,独向三清有主人”,诗人通过漫游五大名山寻找成仙的秘诀,心中有所崇拜的三清境界,即道教中的玉清、上清、太清三重天界,有着高深莫测的主宰,这也映射出诗人对于更高层次精神世界的追求。
“妙笔曾开天日晓,悬壶常锁洞山春”,这里的“妙笔”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用来书写符箓、咒语等神秘文字的工具。曾经使用这妙笔在破晓之时开启天门,这里象征着诗人通过修炼和道法,能够引领光明驱散黑暗,揭示自然和宇宙的奥秘。而“悬壶常锁洞山春”则是在说诗人经常用壶中之物(可能是酒或其他仙丹)来封存洞天福地中的春意,即使在深山之中也能保持一份永恒的生机与活力。
末尾“不知何事飞符动, 又见荒林聚鬼神”,诗人对那些突然间飞舞的符箓感到困惑,这些符箓似乎带有某种神秘力量。而在荒凉的森林中,又见到各种鬼魂和神灵集结,这里可能暗示着道士通过修炼,能够感应到常人所不能触及的超自然现象。
整首诗充满了对道教修炼、仙境追求以及宇宙奥秘探究的深刻描绘。
不详
城南旧业访韩符,门掩荒榛老木疏。
阴洞尚寒难驻客,短茅初葺未成居。
崩崖乱竹从攲倒,糁径飞花不扫除。
旧集远年今散逸,苍碑但刻马鸣书。
羸马趋程晚,冲风雪满衣。
城荒更鼓暗,市冷吏民稀。
乌垒兵初起,河桥客未归。
北行殊未已,捧檄寸心违。
断石传遗事,唐年刻永徽。
庭荒灵草尽,塔坏礼僧稀。
古殿含凉气,空堂照夕晖。
独来人不问,行听暮钟归。
地僻人来少,公庭吏散时。
乱蝉号晚日,凉叶下高枝。
仰羡知归鸟,先书寄远诗。
只应今夜月,偏解照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