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其六)

野死涔阳恨未央,竹书遗事总荒唐。

象于有鼻称天子,羽亦重瞳作霸王。

韶石山连三峡险,曲江水接六泷长。

南薰愿得留终古,先为炎天散早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系列作品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野死涔阳恨未央”,描绘了一种悲壮而无奈的情感,仿佛是在述说某个英雄或伟人在涔阳(地名)去世后,其心中的遗憾和痛苦并未停止。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舜帝,他们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接着,“竹书遗事总荒唐”一句,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怀疑与批判。竹书,古代文献的一种形式,这里暗指历史记载。诗人认为,历史上的许多事情可能并非完全真实,充满了虚构与夸张,这反映了他对历史真实性的反思。

“象于有鼻称天子,羽亦重瞳作霸王”两句,运用了典故,分别提到舜帝(象)和项羽(羽),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君主。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探讨了权力、命运与个人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人物如何在特定环境下成为领袖。

“韶石山连三峡险,曲江水接六泷长”描绘了韶石山与曲江水的壮丽景色,同时也隐含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历史的深远与不可预测性。

最后,“南薰愿得留终古,先为炎天散早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希望像南风一样,能够永远带来清凉与舒适,消除炎热与苦难。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人性及理想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九日舟经清远峡登高有作(其一)

登高何处踏苍苔,系舸轩辕庶子台。

三峡东西千嶂合,二禺南北一江开。

松楸有泪流霜引,猿狖无声落叶催。

典尽寒衣当岁晏,芦花难禦雪花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九日舟经清远峡登高有作(其二)

登高未后故林期,霜露频当悽怆时。

鸿雁自知南向早,梅花谁道北开迟。

无情潮汐惟中宿,有恨云山是九疑。

断绝禺阳双帝子,吹残阮隃更无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九日舟经清远峡登高有作(其三)

登高愁似送将归,木落山空祗夕晖。

红叶有霜终日醉,黄花多露一秋肥。

萧条返舍馀长剑,潦倒干人失布衣。

寄语江间渔父好,白鸥无食向君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九日舟经清远峡登高有作(其四)

登高且喜傍乡关,慷慨能销壮士颜。

四海龙蛇悲已尽,一夫鸿鹄恨多閒。

青年汗血龙媒蹀,白首衣裳雉子斑。

膝下欢娱谁九日,黄花插满绿萱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