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作观音像仍为书赞(其三)

花红柳绿菩提相,燕语莺啼般若宗。

更去补陀山上觅,云涛烟浪捲天风。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白玉蟾的《醉作观音像仍为书赞(其三)》。从诗句来看,白玉蟾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宗教情怀和艺术追求。

“花红柳绿菩提相”一句,将春日里花红柳绿的景色与佛祖的智慧相联系,菩提是佛教术语,意指觉悟、智慧。通过这种联系,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和宗教信仰的崇敬之情。

“燕语莺啼般若宗”这句,则将燕子的鸣叫和莺鸟的歌声比作佛法的深奥,般若是佛教中代表智慧的概念。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描绘,赞美了佛法的深远和美好。

“更去补陀山上觅”一句,提到了补陀洛伽山,这是印度古佛教圣地之一,也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神圣之所向往之情。

最后,“云涛烟浪捲天风”则描绘了一种仙境般的景象,云海翻腾,烟雾缭绕,天风呼啸,这些自然元素构成了一幅超凡脱俗的画面,也暗示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与宇宙合一的精神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宗教象征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内在修养,是宋代词风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醉作观音像仍为书赞(其二)

顶戴弥陀呈丑拙,手持杨柳惹尘埃。

纵饶入得三摩地,当甚街头破草鞋。

形式:

醉作观音像仍为书赞(其一)

柳絮多头绪,桃花好面皮。

夫是之谓谁,东海比丘尼。

形式: 押[支]韵

醉吟(其二)

醉掬山先走,行呼月后随。

欲眠梧影下,又恐白云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醉吟(其一)

松风吹我飞,手搦空中月。

笑指蓬莱山,可补银河缺。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