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近问南州客,云亡已数春。
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
孀妇归乡里,书斋属四邻。
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于鹄的《哭刘夫子》,其中蕴含着深沉的哀思与感慨。开篇“近问南州客,云亡已数春”两句,通过询问远方来客,得知故人已去世多个春天,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无常。
接着,“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亡友刘夫子的怀念之情。"曾受业"意味着诗人与刘夫子有过深厚的学术或精神上的交流,而"追服恨无亲"则是在感叹自己无法亲自为亡友送行,表达了一种无法实现的心愿。
“孀妇归乡里,书斋属四邻”两句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画面。"孀妇"指丧偶的妇人,返回故乡,寓意着一种孤独与哀愁。而"书斋属四邻"则是说诗人的书房变得宁静,只有邻里间的问候,这种环境的描述加深了整首诗的悲凉气氛。
最后,“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两句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以及对于亡友祭祀之事的迷茫。"不知"二字流露出一种无力感和悲观,同时也强化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故人的追忆与哀思,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友情以及面对死亡时的无力与悲凉。
不详
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身没碧峰里,门人改葬期。
买山寻主远,垒塔化人迟。
鬼火穿空院,秋萤入素帷。
黄昏溪路上,闻哭竺乾师。
萧萧芦荻晚,一径入荒陂。
日色云收处,蛙声雨歇时。
前村见来久,羸马自行迟。
闻作王门客,应闲白接䍦。
夜爱云林好,寒天月里行。
青牛眠树影,白犬吠猿声。
一磬山院静,千灯溪路明。
从来此峰客,几个得长生。
得道任发白,亦逢城市游。
新经天上取,稀药洞中收。
春木带枯叶,新蒲生漫流。
年年望灵鹤,常在此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