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两歌送张夏

竿头五两风袅袅,水上云帆逐飞鸟。

送君初出扬州时,霭霭曈曈江溢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筱]韵

翻译

船桅顶端五两风轻轻吹拂,水上的云帆仿佛追逐着飞翔的鸟儿。
在你初次离开扬州的时候,清晨的江面雾气弥漫,阳光微弱。

注释

竿头五两:竿头五两,古代用来测量风力的工具,五两表示微风。
风袅袅:形容风轻柔而缓慢地吹动。
水上云帆:比喻船帆在水面上如同云朵般飘逸。
逐飞鸟:形容船帆随风飘动,仿佛在追赶飞翔的鸟儿。
送君初出:送别你刚刚出发的时候。
扬州:古城市名,位于今江苏一带。
霭霭曈曈:形容早晨天色朦胧,阳光微弱的样子。
江溢晓:江面泛起晨雾,暗示黎明时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送别时的意境。"竿头五两风袅袅"中的“竿头”指的是船上的竹竿,用来支撑帆篷,"五两"可能是形容帆篷轻盈的样子,而"风袅袅"则传达了一种柔和、连绵之感。"水上云帆逐飞鸟"则是说帆船在水面上行驶,与天上的云彩和飞翔的鸟儿相随,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送君初出扬州时"表达了诗人是在某个时间点对友人的送别之情。扬州作为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此处可能暗示着朋友即将踏上远行之路。"霭霭曈曈江溢晓"则描绘了一种迷蒙而又清新的早晨景象,"霭霭"和"曈曈"都是形容天气的词汇,这里用来描述那日清晨的氛围,而"江溢晓"则是说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照在河面上,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顾况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情感和对未来某种美好的期待。诗中的意象既有静态之美,又不乏动态之趣,是一首集情与景于一体的送别诗。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从军行二首(其一)

弭节结徒侣,速征赴龙城。

单于近突围,烽燧屡夜惊。

长弓挽满月,剑华霜雪明。

远道百草殒,峭觉寒风生。

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

回首家不见,候雁空中鸣。

笳奏遝以哀,肃肃趣严程。

寄语塞外胡,拥骑休横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从军行二首(其二)

少年胆气粗,好勇万人敌。

仗剑出门去,三边正艰厄。

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

杀人蓬麻轻,走马汗血滴。

丑虏何足清,天山坐宁谧。

不有封侯相,徒负幽并客。

形式: 古风

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大贤旧丞相,作镇江山雄。

自镇江山来,何人得如公。

处士待徐孺,仙人期葛洪。

一身控上游,八郡趋下风。

比屋除畏溺,林塘曳烟虹。

生人罢虔刘,井税均且充。

大府肃无事,欢然接悲翁。

心清百丈泉,目送孤飞鸿。

数年鄱阳掾,抱责栖微躬。

首阳及汨罗,无乃褊其衷。

杨朱并阮籍,未免哀途穷。

四贤虽得仁,此怨何匆匆。

老氏齐宠辱,于陵一穷通。

本师留度门,平等冤亲同。

能依二谛法,了达三轮空。

真境靡方所,出离内外中。

无边尽未来,定惠双修功。

蹇步惭寸进,饰装随转蓬。

朝行楚水阴,夕宿吴洲东。

吴洲复白云,楚水飘丹枫。

晚霞烧回潮,千里光曈曈。

蓂开海上影,桂吐淮南丛。

何当翼明庭,草木生春融。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公子行

轻薄儿,面如玉,紫陌春风缠马足。

双蹬悬金缕鹘飞,长衫刺雪生犀束。

绿槐夹道阴初成,珊瑚几节敌流星。

红肌拂拂酒光狞,当街背拉金吾行。

朝游鼕鼕鼓声发,暮游鼕鼕鼓声绝。

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