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魏教授见赠

清世文章日月悬,无才唯幸乐丰年。

游山太室更少室,看水伊川又洛川。

古有孟轲难语觉,时无颜子易为贤。

读书每到天根处,长惧诸公问极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在清平盛世,文章如同日月高悬,没有才华只庆幸能享受丰收之年。
游览太室山后又去少室山,观赏伊水后再观洛水连绵。
古代有孟子这样的贤者难以言传其智慧,而当今时代却缺少颜回那样的贤德之人。
每当阅读到深奥之处接近天理,我总是担心学者们会问我极为深奥的问题。

注释

清世:太平盛世。
文章:文学作品。
日月悬:光辉照耀。
无才:没有才华。
幸:庆幸。
乐丰年:享受丰收的年景。
游山:游历名山。
太室:太室山,中国五岳之一。
少室:少室山,太室山的分支。
伊川:伊水,流经河南的一条河。
洛川:洛水,黄河支流。
孟轲:孟子,儒家大师。
难语觉:难以言传的智慧。
颜子:颜回,孔子弟子,以贤德著称。
易为贤:容易成为贤人。
读书:阅读。
天根处:深奥之处,比喻事物的本质或最高境界。
诸公:众人,指学者。
问极玄:问及极其深奥的问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作品《和魏教授见赠》。诗中,诗人以“清世文章日月悬”开篇,赞美了当世文章如日月般高洁明亮,表达了对学术文化的尊崇。接着,诗人通过“游山太室更少室,看水伊川又洛川”描绘了游历名山大川的场景,寓言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不断追寻智慧。

“古有孟轲难语觉,时无颜子易为贤”一句,诗人将自己比作古代圣贤孟子和颜回,暗示自己虽无孟子那样的深邃洞察力,但希望能像颜回那样易于成为贤者。最后,“读书每到天根处,长惧诸公问极玄”表达了诗人对于深入学问的敬畏,每当阅读到精微之处,总担心被同道之人追问最深奥的问题。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邵雍作为理学家的谦逊态度和对学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知识境界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和夔峡张宪白帝城怀古

不愤曹公跨许昌,苟非梁益莫争王。

三分区宇风雷恶,横截西南气势强。

行客往来闲指点,史官褒贬浪文章。

后人未识兴亡意,请看江心旧战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所感吟

人生无定准,事体有多端。

客宦危疑处,家书子细看。

既曾忧险阻,方信喜平安。

男子平生事,须于痛定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放小鱼

纤鳞不足留,此失一生休。

放尔江湖去,宽渠鼎镬游。

更宜深避网,慎勿误吞钩。

天下多庖者,无令落庶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放言

既得希夷乐,曾无宠辱惊。

泥空终是着,齐物到头争。

忽忽闲拈笔,时时自写名。

谁能苦真性,情外更生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