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翱天碧住萧山净土寺

罗刹江东宝地幽,袈裟独上木兰舟。

青山玄度同深隐,采笔文通结胜游。

双树吹香连竺国,杂花飞雨洒皇州。

道心何处非清净,雪里芭蕉海上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在罗刹江东边的神圣之地,独自身披袈裟登上木兰舟。
青山深处一同潜修,以文才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檀香飘过双树连着竺国,繁花如雨洒落在皇都。
何处不是修行之道,洁白的雪中芭蕉与海鸥共舞,心境纯净无尘。

注释

罗刹江:可能指代某个著名的江河,因含有神话色彩,可能是比喻或地名。
袈裟:僧侣穿的长袍,象征出家人的身份。
木兰舟:古代女子所乘的船,此处可能象征女性或纯洁。
玄度:深沉的隐居生活。
采笔文通:以文才交流,结交朋友。
竺国:古印度的别称,可能指代佛教文化。
皇州:皇帝所在的都城,这里指代国家。
道心:修行者的心境。
雪里芭蕉:寒冬中的芭蕉,象征坚韧和超然。
海上鸥:自由飞翔的海鸥,代表逍遥自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自然景象与宗教修行的氛围。"罗刹江东宝地幽,袈裟独上木兰舟"一句,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隐秘而珍贵的地方,诗人身着袈裟,在一艘木兰舟上独自航行,这不仅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状态,也预示了接下来对心灵净土的追求。

"青山玄度同深隐,采笔文通结胜游"中,诗人将自然景观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结合,青山如同深邃的精神世界,采笔写作则是他与自然对话的方式,这种境界既展现了诗人的高超才华,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双树吹香连竺国,杂花飞雨洒皇州"一句,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描绘。双树间飘散的花香,仿佛连接了一个个国家,而杂花在雨中飞舞,则像是天降甘露,滋润着整个王国。这两句不仅是对景色的描写,更是在表达一种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

"道心何处非清净,雪里芭蕉海上鸥"则直接触及了诗人的内在追求。无论身处何地,只要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即可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雪中芭蕉、海上鸥鸟,这些意象都代表了一种远离尘嚣、达观自在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净土的向往和追求,以及通过修行达到内心清净的愿望。这是一首融合了佛教与道家思想,体现了明代文人宗教情怀的诗作。

收录诗词(392)

谢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闵雨诗

吴江之南,是曰丰国,五种之生天下食。

一岁不登,吾民菜色。

如何天不仁,纵彼旱孽称其神。

矫矫赤龙推火轩,来自东南山。

咸池愞水不敢沃,阳侯失色愁烹煎。

况兹畎亩流涓涓,何足吸之唇齿间。

但见禾与黍,蓬勃红尘起。

土伯敕其属,扫路迎饥鬼。

哀哉氓蚩蚩,托身釜鬲惟蒸炊。

小人怨咨君子知,天生天杀今其时。

我闻皇穹大德在生育,爱养万物同婴儿。

产民之身赋民食,中道绝之何所为。

当时冥冥间,委任非其宜。

山川之神各守土,群龙受位司天池。

上帝当轩亲戒敕,十日一雨无愆期。

帝心仁且信,临下固不疑。

谓言庶事有分职,屏去视听思无为。

安知愚下鬼,负德孤恩难制指。

弄天之权侮人命,贪嗜牛羊邀祭祀。

忽焉一物不称情,因教此旱灾生灵。

雷霆之官畏罪莫敢谏,头枕天鼓眠不醒。

帝在紫微垣,下隔千里云。

徒劳衔血向空哭,帝心虽圣安得闻。

北斗侍帝侧,斡运气母均四时。

五星暨众宿,照曜亡偏私。

夫何容此鬼,恣行胸臆轻天威。

定是机务繁,耳目有所遗。

小臣亦何者,草莽负奇节。

欲系神颈无长绳,欲斩龙头剑锋缺。

皇穹如未察凶邪,空使小臣心郁结。

形式: 古风

闵俗

君门若无禄,陈编孰能读。

公庭若无法,秽德谁不足。

煦煦儒者言,沈沈小人腹。

伤心勿复道,拂弦寄清曲。

形式: 古风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其二)七星杉

五行与万类,有象皆在天。

如何彼杉树,反更侔星躔。

予思古昔意,欲媚兹山巅。

草木尚有斗,人物谁非仙。

栽培自何代,衰老今多年。

大旱不减翠,涉春无益鲜。

生当好世界,过尽閒云烟。

房心欲布政,柱石安可捐。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其九)丹霞洞

山西十数里,乃是丹霞洞。

直上穷云霓,中宽入罂瓮。

红尘生不识,明月手可捧。

人家千里庭,泉源六月冻。

风雨气势恶,草木精神竦。

灵物少形见,仙官何职贡。

俗缘易厌倦,世事足愁痛。

寄语松上鹤,他年期一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