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二)送王景文

上马趣携酒,送客古朱方。

秋风斜日山际,低草见牛羊。

酩酊不知更漏,但见横江白露,清映月如霜。

平睨广寒殿,谁说路歧长。醉还醒,时起舞,念吾乡。

江山尔尔,回首千载几兴亡。

一笑书生事业,谁信管城居士,不换碧油幢。

好在中冷水,击楫奏伊凉。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送别的温馨画面,诗人与友人一同骑马,携酒相送。古朱方,这里的“古”字增添了一份怀旧的情愫。而秋风斜日山际,更是将送别时那份淡淡忧伤铺陈开来。低草见牛羊,则又描绘出一片宁静的田园景象。

“酩酊不知更漏”表达了诗人饮酒之欢乐,不知时间的流逝。而下句“但见横江白露,清映月如霜”,则是借助自然景物来烘托出那份送别时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横江上的白露,与明净如霜的月光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平睨广寒殿,谁说路歧长”一句,则是诗人对远离家乡的悲哀与无奈的心情抒发。这里的“广寒殿”,可能象征着远方的故土和那份无法触及的情怀。而“谁说路歧长”的疑问,更显露出诗人的不舍与无尽的思念。

接下来的“醉还醒,时起舞,念吾乡”则是对前述情感的一种释放。诗人在醉酒中寻找慰藉,但每当酒醒,又会不由自主地起舞,这舞动之中蕴含的是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江山尔尔,回首千载几兴亡”一句,更是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沧桑、世事变迁的一种感慨。这里的“江山”,既可以理解为自然景观,也象征着国家和文化的传承。而“千载几兴亡”的反问,则让人不由得思考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轮回。

最后,“一笑书生事业,谁信管城居士,不换碧油幢。好在中冷水,击楫奏伊凉”,则是诗人对自己书卷生涯、仕途沉浮的一种自嘲和超脱。这里的“管城居士”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而“不换碧油幢”则表达了他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与超然。而“好在中冷水,击楫奏伊凉”,则是借用自然之美来抒发内心的宁静和清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故土与历史沧桑深切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个人命运的一种超然与自嘲。

收录诗词(51)

李处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里居及生卒年俱不详。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及袁州、处州等地方官。有少数词作表现了抗敌爱国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处全工词,有晦庵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徐州丰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134-1189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三)

明月浸瑶碧,河汉水交流。

偏来照我,知我白发不胜愁。

客里山中三载,枕上人间一梦,曾忆到瀛洲。

矫首蓬壶路,两腋已飕飗。记扁舟,浮震泽,趁中秋。

垂虹亭上,与客千里快凝眸。

看剑引杯狂醉,饮水曲肱高卧,鹏鴳本同游。

起舞三人耳,横笛唤沙鸥。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九)处州烟雨楼落成,欲就中秋,后值雨

楼观数南国,烟雨压东州。

溪山雄胜,天开图画肖瀛洲。

我破瀛洲客梦,来剖仙都符竹,乐岁又云秋。

聊作幻师戏,肯遗后人愁。趁佳时,招我辈,共凝眸。

君侯胸次丘壑,意匠付冥搜。

刻日落成华栋,对月难并清景,千丈素光流。

老子兴何极,小子趣觥筹。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五)

春事已如许,柳眼早依依。

故园桃李何似,芳蕊想团枝。

此地嵩高名里,信美元非吾土。清梦绕瀍洢。

扶杖欲行乐,还使我心悲。对琴书,歌一阕,引千卮。

昔曾击楫,今日投老叹吾衰。

睡起推窗凝睇,失喜柔桑微绿,便拟作春衣。

搔首长吟处,此意有谁知。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一)丁丑岁,吴门为外舅蒋宣卿寿

金节照南国,画戟壮陪都。

严谯鼓角霜晓,雄胜压全吴。

葱茜采香古径,缥缈折梅新奏,春事早关渠。

谁识使君意,行乐与民俱。披绣幌,薰宝篆,引琼酥。

黄堂当暇,宾幕谈笑足欢娱。

看取十行丹诏,遥指五云深处,归路接亨衢。

玉佩映鸳缀,不老奉轩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