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盘江上几层,峭壁半垂藤。
殿锁南朝像,龛禅外国僧。
海涛摏砌槛,山雨洒窗灯。
日暮疏钟起,声声彻广陵。
此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处之景象与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以及历史遗迹的点缀,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
首句“盘江上几层”即设定了一个在江边蜿蜒连绵、层峦叠嶂的山水环境。"峭壁半垂藤"则进一步描写了山势陡峭,藤蔓攀爬其间的情景,展示了一种自然与野性的美。
接着,“殿锁南朝像”和“龛禅外国僧”两句,将视角转向历史遗迹。诗人可能正身处一座古老的寺庙之中,那里的殿宇曾经锁住了往昔南朝的影像,而在其中的龛窟里,或许供奉着来自遥远外国的僧侣,这些都是历史的沉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海涛摏砌槛”、“山雨洒窗灯”两句,是对自然景象的继续描绘。"海涛"可能是比喻性的表达,而"山雨"则更添几分阴霾,通过"窗灯"这一物象,可以想见诗人正在寺庙中观赏这样的风光,同时也许在内心深处寻找着某种超然的宁静。
最后,“日暮疏钟起”、“声声彻广陵”两句,则是时间流转和空间延展的结合。"日暮"表明了时间,"疏钟"则是寺庙中特有的景象,而"声声彻广陵"则让人联想到了声音穿越空间的壮阔感受。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美与历史遗迹的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究,展现了诗人在登高临远时所获得的一种超脱尘世、达观忘我的精神状态。
不详
池州(今属安徽)人(唐才子传作江南人,此从唐诗纪事)。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家贫,工吟咏,时号为“诗禅”。与段成式友善。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举进士及第。调福昌县尉,迁建德令。后辟襄阳徐商幕府,检校御史中丞。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全唐诗》收有繇诗一卷共22首
明家不要买山钱,施作清池种白莲。
松桧老依云外地,楼台深锁洞中天。
风经绝顶回疏雨,石倚危屏挂落泉。
欲结茅庵伴师住,肯饶多少薜萝烟。
匡庐千万峰,影匝郡城中。
忽佩虎符去,遥疑鸟道通。
烟霞时满郭,波浪暮连空。
树翳楼台月,帆飞鼓角风。
郡斋多岳客,乡户半渔翁。
王事行春外,题诗寄远公。
蹙鞠且徒为,宁如目送时。
报雠惭选耎,存想恨逶迟。
促坐疑辟咡,衔杯强朵颐。
恣情窥窈窕,曾恃好风姿。
色授应难夺,神交愿莫辞。
请君看曲谱,不负少年期。
潭心烟雾破斜晖,殷殷雷声隔翠微。
崖蹙盘涡翻蜃窟,滩吹白石上渔矶。
陵风舴艋讴哑去,出水鸬鹚薄泊飞。
秋霁更谁同此望,远钟时见一僧归。